地丁

词语解释
地丁[ dì dīng ]
⒈ 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清代合而为一。
⒉ 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⒊ 即佃户。参见“地客”。
引证解释
⒈ 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旧制田赋分夏税、秋粮,丁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等,区分为上中下则, 清 代合而为一。 清 王庆云 《熙朝记政·记丁随地起》:“杨炎 併租庸调为两税,而丁口之庸钱併入焉。
引明 嘉靖 后行一条鞭,均徭、里甲与两税为一……我朝定制百餘年矣,地丁之外分毫无取焉。”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康熙 五十年二千四百十七万九十九丁。按此年丁数为地丁之根…… 雍正 四年諭,丁粮派於各地粮内。以 雍正 五年为始。”
⒉ 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紫花地丁》;又《菜二·蒲公英》。
⒊ 即佃户。参见“地客”。
国语辞典
地丁[ dì dīng ]
⒈ 地租与人口税的合称。
引《六部成语注解·户部》:「地丁:民间地亩丁口向例、每年由地方官照算升征钱粮,自康熙年间圣祖特恩、将丁口并入地亩一总征收,从此不再加丁赋著为例。」
分字解释
※ "地丁"的意思解释、地丁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也可根据当地药源选用中草药外敷,如解岗松、大青叶加薄荷叶、两面针皮加单根木根、三亚苦叶、半边莲、紫花地丁等,可任选一种捣烂外敷。
2、紫花地丁抗菌活性部位追踪。
3、川椒、苦地丁等12种中药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4、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带根的全草,全国多有分布。
5、其中,堇菜科紫花地丁、鸢尾科的细叶鸢尾、毛茛科的白头翁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进一步引种栽培。
6、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婆婆丁、黄花三七,是近年流行起来的食用野菜。
7、筛选出最佳抑菌部位作为注射剂的原料,选择合适溶剂制备紫花地丁注射液。
8、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
9、黄花苗、黄花地丁、婆婆丁、蒲公草。
10、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50克,蜂房25克,鱼腥草50克,生半夏20克,柴胡10克,地丁、苡米各、海藻、昆布各30克,大贝、瓜蒌各15克。
11、蒲公英又名黄花苗、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带根全草,它的花粉里含有维生素和亚油酸,枝叶中则含有胆碱、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12、目的:探讨中药板兰根、黄芪、贯众、紫花地丁、大黄提取物体外抗病毒作用机制。
13、其中,市民最常见的有狗尾草、紫花地丁、蟋蟀草、二月兰、牵牛、蒲公英、荠菜等。
14、目的:从苦地丁中制备紫堇灵和乙酰紫堇灵,并建立同时测定二者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15、另外,中草药如紫花地丁、穿心莲、猫爪草等均含有强有力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可以起到一定防治艾滋病的作用。
16、方法:用TLC对处方中的咖啡酸、紫花地丁进行定性鉴别。
17、据技术人员介绍,公园草地一直都保持着原生态,二月兰、狗尾草、蟋蟀草、紫花地丁、蒿子等近20个品种的野草在此安家落户。
18、地丁一两、肉桂一两、艾叶五钱、香附子两钱。
19、介绍了紫花地丁植物学特征及栽培要点,阐述了紫花地丁的医疗用途和观赏价值。
20、被黄蜂蜇伤后,也可就地取材,采摘蒲公英、紫花地丁、景天三七、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等中草药捣烂外敷。
相关词语
- cǐ dì此地
- dì fāng地方
- huò dì霍地
- gǔ dì谷地
- chǎng dì场地
- dì jià地价
- dì mào地貌
- dì tóu地头
- wèi dì位地
- dì rè地热
- xǔ dì许地
- biàn dì遍地
- běn dì本地
- dì yù地狱
- dì lì地利
- dì dì dǎo dàn地地导弹
- qiū dì秋地
- dì tú地图
- dì dài地带
- dì guā地瓜
- dīng chǒu丁丑
- dīng shé丁折
- dīng xié丁鞵
- diū dīng丢丁
- dīng bà丁坝
- dīng chén丁辰
- dīng líng丁灵
- dīng zé丁则
- dīng shū丁书
- lěng dīng dīng冷丁丁
- dīng sāi丁塞
- chū dīng出丁
- dīng xū丁胥
- páo dīng庖丁
- dīng chén丁沉
- dīng qī丁期
- dīng dāng丁当
- dīng qī丁妻
- dīng cáo丁漕
- dīng dīng dāng dāng丁丁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