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

词语解释
赤潮[ chì cháo ]
⒈ 又称“红潮”。海洋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而造成水色异常的现象。其颜色是由形成赤潮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种类的颜色决定的,有红、蓝、绿、青等色,而赤潮是各种颜色潮的总称。能引起鱼、虾、蟹、贝类等中毒、病变或死亡。严重时还因形成沉积物而影响通航或海港建设。江河、湖泊中出现的类似现象,称为“水花”或“水华”。
引证解释
⒈ 指无产阶级的革命浪潮。
引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七:“十月革命爆发, 莫斯科 成了世界革命的中心。这几天正是赤潮高涨的时候。”
瞿秋白 《“什么!”》:“一九一七年之秋, 俄罗斯 红光烛天,赤潮澎湃。”
⒉ 由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近岸海域晚春至早秋季节。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带有粘性,并有腥臭,故渔民俗称臭水。六十年代以来,城市污水大量排放,造成近海水域富营养化,致使出现赤潮。赤潮能杀死贝类、虾类和鱼类,严重危害渔业生产。
分字解释
※ "赤潮"的意思解释、赤潮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基于这三种赤潮藻的活体叶绿素荧光激发光谱,通过计算光谱相似性指数对其进行识别。
2、实验结果表明,原肠期前的发育卵和初孵仔鱼对赤潮异弯藻较其他发育阶段更为敏感。
3、另外,在平海湾海域和小星山以北海域均发现了2条面积较窄的赤潮带。
4、休眠孢子的形成对于赤潮藻种群的保存、延续以及分布扩散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5、研究了一种新型赤泥复合剂对太湖夏季水华原水、实验室培养海洋赤潮藻及模拟海水的絮凝除藻降浊性能。
6、与此同时,在平海湾海域,在小星山以北海域也发现了2条狭窄的赤潮带。
7、9月29日发生在韭山列岛以东海域的中肋骨条藻赤潮,持续到10月3日才结束;三是有毒有害赤潮明显减少,硅藻赤潮增多。
8、在河北昌黎县,今年5月下旬发生了大面积“微微鞭毛藻”赤潮,直至7月上旬才消退。
9、我国沿海赤潮生物有80余种,有毒赤潮生物38种,甲藻就占了31种,绿色鞭毛藻5种,定金藻有2种。
10、其中,1996年4月,深圳西部蛇口至赤湾近海发生的硅藻类中肋骨条藻赤潮,面积约20平方公里,使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11、近年来,球形棕囊藻赤潮在我国东南沿海频频出现。
12、只要有你在我身边,它日得回米易之时,就是亚里斯大陆新纪元开始之时!赤潮必定卷土重来!你一定要帮我!
13、原本清清一条河,现在鱼虾全死绝。待到河水东入海,养出一片赤潮来。赤潮产物有毒害,惹得鱼虾没人买。跪请人们记心怀,污水莫往河里排!
14、库德拉计划再观察是否有其他化学物质会促使矽藻赤潮产生毒素。
15、海岸带陆源氮磷污染输入是导致近海赤潮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
16、????环保专家分析,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种为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米氏凯伦藻、红色中缢虫、多纹膝沟藻和锥状斯氏藻共6种。
17、作为天然吸附剂,高岭土具有来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首选的治理赤潮的天然助凝剂。
18、随着沿海工业、农业的迅速发展,赤潮作为海洋灾害之一出现频率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19、从季节更替的角度,在海面附近发生的赤潮为有机物质向深海地区的运送提供了动力。
20、这次严重的赤潮事件与广东沿海异常高海表水温(SST)有密切关系。
相关词语
- chì qiān赤牵
- chì shé赤舌
- chì sàn赤散
- chì shéng赤绳
- chì shēn赤身
- chì luǒ赤躶
- chì qiú赤虬
- chì jiǎo赤脚
- bǎo chì保赤
- chì qū赤区
- chì zǐ赤紫
- bí chì鼻赤
- chì zī赤髭
- chì zhái赤翟
- chì zhǒng赤肿
- chì qióng赤穷
- chì mù赤目
- chì chì hā hā赤赤哈哈
- chì nài赤柰
- chì zhì赤制
- cháo jiě潮解
- jí cháo急潮
- cháo yǒng潮勇
- àn cháo暗潮
- cháo tóu潮头
- cháo jī潮鸡
- cháo xìn潮信
- hái cháo还潮
- cháo yīn潮音
- cháo jù潮剧
- cháo yǒng潮涌
- tuì cháo退潮
- cháo tāo潮涛
- nù cháo怒潮
- guī cháo归潮
- jīng cháo惊潮
- làng cháo浪潮
- guān cháo观潮
- tà cháo踏潮
- cháo shī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