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

词语解释
赤潮[ chì cháo ]
⒈ 又称“红潮”。海洋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而造成水色异常的现象。其颜色是由形成赤潮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种类的颜色决定的,有红、蓝、绿、青等色,而赤潮是各种颜色潮的总称。能引起鱼、虾、蟹、贝类等中毒、病变或死亡。严重时还因形成沉积物而影响通航或海港建设。江河、湖泊中出现的类似现象,称为“水花”或“水华”。
引证解释
⒈ 指无产阶级的革命浪潮。
引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七:“十月革命爆发, 莫斯科 成了世界革命的中心。这几天正是赤潮高涨的时候。”
瞿秋白 《“什么!”》:“一九一七年之秋, 俄罗斯 红光烛天,赤潮澎湃。”
⒉ 由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近岸海域晚春至早秋季节。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带有粘性,并有腥臭,故渔民俗称臭水。六十年代以来,城市污水大量排放,造成近海水域富营养化,致使出现赤潮。赤潮能杀死贝类、虾类和鱼类,严重危害渔业生产。
分字解释
※ "赤潮"的意思解释、赤潮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海岸带陆源氮磷污染输入是导致近海赤潮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
2、库德拉计划再观察是否有其他化学物质会促使矽藻赤潮产生毒素。
3、同时,运用量子化学原理从理论上论证了富马酸单甲酯分子控制赤潮藻类生长的作用机理。
4、随着沿海工业、农业的迅速发展,赤潮作为海洋灾害之一出现频率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5、????环保专家分析,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种为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米氏凯伦藻、红色中缢虫、多纹膝沟藻和锥状斯氏藻共6种。
6、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赤潮生物水体反射率曲线获取方法。
7、根据检测,此次发生赤潮的水体中优势藻类为“骨条藻”,浓度高时呈黑色。
8、今年4月末以来,东海区已发生赤潮20多起,总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以无毒的夜光藻、具齿原甲藻、中肋骨条藻为优势种类。
9、某些种类的浮游植物会产生强大的生物毒素,它们会形成所谓的“赤潮”,也叫做有害藻华。
10、讨论了陆源污染和环境变化对近海海城赤潮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富营养化与赤潮的关系.
11、赤潮灾害的规模与近岸养殖和农业,陆地废物密切相关。
12、本论文介绍了船载近海赤潮藻自动化生化分析工作站电气控制系统的研制。
13、爱赤潮,爱酸雨,爱沙尘暴,爱人类破坏的大自然。
14、原本清清一条河,现在鱼虾全死绝。待到河水东入海,养出一片赤潮来。赤潮产物有毒害,惹得鱼虾没人买。跪请人们记心怀,污水莫往河里排!
15、与此同时,在平海湾海域,在小星山以北海域也发现了2条狭窄的赤潮带。
16、据深圳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周凯博士介绍,环沟藻赤潮和夜光藻赤潮、骨条藻赤潮一样,均是深圳近岸海域较为常见的赤潮类型。
17、添加了磷酸盐的清洁剂被排放到自然界后能促使水中养份的增加,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体的“富养化”,或被称为“赤潮”或“水华”的现象。
18、由于近海水域生态环境因素的变化,赤潮生物常常侵袭到海水养殖池塘中,给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
19、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建立赤潮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20、赤潮泛滥,导致肯尼亚马加迪湖水体变成红色。
相关词语
- hè hè chì chì赫赫赤赤
- chì shāo赤烧
- chì mǐ赤米
- chì zé赤帻
- bí chì鼻赤
- chì pèi赤旆
- chì náng赤囊
- chì shēn赤身
- hè chì chì赫赤赤
- chì dào赤道
- chì shí赤石
- chì yǔ赤羽
- chì zhǎn赤盏
- chì zhào赤诏
- chì shěng赤眚
- chì zú赤足
- chì mǎ赤马
- chì què赤雀
- chì míng赤明
- chì mí赤糜
- cháo miàn潮面
- cháo shuǐ潮水
- dà cháo大潮
- cháo dòng潮动
- shè cháo射潮
- cháo yīn潮音
- chì cháo赤潮
- cháo jù潮剧
- fàn cháo泛潮
- làng cháo浪潮
- cháo hù潮户
- gāo cháo高潮
- cháo qì潮气
- sī cháo思潮
- fēng cháo风潮
- cháo qī潮期
- chūn cháo春潮
- àn cháo暗潮
- shùn cháo顺潮
- cháo tāo潮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