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节

词语解释
假节[ jiǎ jié ]
⒈ 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
⒉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后汉书·袁术传》:“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乃授以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晋书·职官志》:“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周书·泉企传》:“孝昌初,又加龙骧将军、假节、防洛州别将,寻除上洛郡守。”至隋唐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
⒊ 借用符节。
⒋ 虚伪的节操。
引证解释
⒈ 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
引《汉书·平帝纪》:“遣太僕 王惲 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
⒉ 汉 末与 魏 晋 南北朝 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引《后汉书·袁术传》:“李傕 入 长安,欲结 术 为援,乃授以左将军,假节,封 阳翟侯。”
《晋书·职官志》:“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
《周书·泉企传》:“孝昌 初,又加龙驤将军、假节、防 洛州 别将,寻除 上洛郡 守。”
至 隋 唐 时,持节、假节已有名无实,但仍通称出任刺史、太守为假节。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及假节 邕交,道经 湘口,零陵 郑太守史 与 京 同年,远以酒乐相迓。”
⒊ 借用符节。参见“符节”。
引《战国策·燕策二》:“故假节於 魏王,而以身得察於 燕。”
鲍彪 注:“时诸侯不通,出关则以节假之。”
⒋ 虚伪的节操。
引《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虽有假节见行,曰非成质者也。”
国语辞典
假节[ jiǎ jié ]
⒈ 持符节为使臣。
引《汉书·卷一二·平帝纪》:「遣太仆王恽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
⒉ 借用符节。
引《战国策·燕策二》:「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
分字解释
※ "假节"的意思解释、假节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相国奏请长清公为征北将军,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金印紫绶,封列侯。
2、小施而好大得,小让而好大事,言愿以为质,伪爱以为忠,面宽而貌慈,假节以示人,故其行以攻其名。如此者隐于仁质也。
3、实际上,这已经开了魏晋时期将军具有使持节、持节、假节三种持节方式的端绪。
4、也就是武乡侯、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假节等一大堆名头的,诸葛亮府上。
5、初平元年一月中,献帝下诏,册封张良八世孙张抗为征北将军,秩两千石,假节,开府仪同三司,金印紫绶,封列侯,领幽、冀、并三州兵事。
6、汉中王有旨,念关羽上阵杀敌有功,终年督军不苟,拜为前将军,假节钺,全权都督荆襄九郡一切事宜。
相关词语
- cháng jià长假
- jiǎ xiǎng假想
- zào jiǎ造假
- hūn jià婚假
- jiǎ wēi假威
- jiǎ wò假卧
- jié jiǎ节假
- bǔ jià补假
- zhēn jiǎ真假
- jiǎ dìng假定
- bài jiǎ拜假
- cān jiǎ参假
- jiǎ huò假货
- jiǎ tà假榻
- dēng jiǎ登假
- qǐng jià请假
- jiǎ dài假貣
- lì jià例假
- jiǎ shǐ假使
- huǎng jiǎ谎假
- àn jié按节
- bài jié拜节
- jì jié季节
- tiáo jié调节
- dùn jié遁节
- àn jié案节
- chèn jié趁节
- ruǎn jié软节
- róu jié柔节
- chái jié豺节
- jié jié gāo节节高
- zhēn jié真节
- zūn jié尊节
- jié jié cùn cùn节节寸寸
- chuán jié传节
- èr jié贰节
- fěn jié粉节
- nián jié年节
- bā jié八节
- bù jié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