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

词语解释
缂丝[ kè sī ]
⒈ 中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的一种工艺美术品,以细蚕丝为经,色彩丰富的蚕丝作纬,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也作“刻丝”,最早产生在我国宋代。
英silk tapestry with cut designs;
引证解释
⒈ 我国特有的丝织手工艺。又称刻丝。织造时,以细蚕丝为经,先架好经线,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图画或文字的轮廓,然后对照底稿的色彩,用小梭子引着各种颜色的纬线,在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线交织,故纬丝不贯穿全幅,而经丝则纵贯织品。织成后,当空照视,其花纹图案,有如刻镂而成。始于 宋 代,主要产地为 苏州。参阅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国语辞典
缂丝[ kè sī ]
⒈ 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品。以彩色丝线交错织成。质地坚韧,色泽鲜艳,花纹图案有如雕刻。多织成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也作「刻丝」。
分字解释
※ "缂丝"的意思解释、缂丝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商鼎周彝, 和璧隋珠 ,战国错金玉带钩;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宋瓷缂丝漆器秀;竹木牙角,花梨紫檀,包罗万象在手中。
2、缂丝是中国特有的丝织品工艺中的一种,历来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其工艺水平是一般的丝织品不能比的。
3、4年多前,一件名叫《华封三祝缂丝图》的缂丝作品才100万元左右,现在已经飙升至800万元左右。
4、水蓝缂丝衫衣袖宽大,袍口含香,一圈紫色流苏系于女子腰间,挂着明珠点点,长裙逶地三尺有余,外笼云烟纱,绣着金丝银线,远看如长河之星月在薄雾中明灭。
5、吴中展区将静态的工艺精品,与动态的缂丝、织罗织机、刺绣、砚雕、核雕工艺大师动态表演结合,使得吴中工艺的文化空间得以活态化展示。
6、云锦的诞生应归功苏州的缂丝,它实际是苏州缂丝衍生出来的附属品。
7、江宁织造负责的御用彩织锦缎,苏州织造的绫、绸、锦缎、纱、罗、缂丝、刺绣及杭州织造处织造的御用袍服、丝绫、杭绸等。
8、那一种种料子,无论春绸还是缂丝,没有阅历是不认识的。
9、明英宗开始将这种圆领袍也作为衮服,用12团龙和12章,定陵即有此款的缂丝龙袍出土。
10、陈七穿了件玄色暗纹番西花缂丝直裰,雍容华贵,正带着他的心腹小厮,快步往外走,似偷偷摸摸要出去。
11、商鼎周彝、和璧隋珠、战国错金玉带钩;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宋瓷缂丝漆器秀;竹木牙角、花/zaoju/img/2045.jpg梨紫檀,包罗万象在手中。
12、11月30日,一幅流落海外的巨幅明代《华封三祝缂丝图》首次在上海向公众免费展示。
13、缂丝服饰品是中国传统丝绸珍品,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如今缂丝服饰品的生存状况堪忧。
14、这次为太平天国博物馆复制的十二件缂丝文物,计有大号椅垫套4件、大号椅披2套,共4件、单桌围1件、炕枕套1件、三联桌围1件、炕垫套1件。
15、织造厅里展示的织机有斜织机、桐乡织机、绫机、和田机、竹笼机、缂丝机,还有云锦机、漳绒机等。
16、商鼎周彝、和璧隋珠、战国错金玉带钩;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宋瓷缂丝漆器秀;竹木牙角。
17、小缂丝作者:杀破刀类别:漫画连载。
18、唐郦上身着玫瑰紫金边芙蓉锦绣穿花袄,下身大红洋绉银鼠皮裙,外罩石青缂丝灰鼠披风,头上紫色貂毛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华艳芬芳,贵气天成。
19、此件作品色彩丰富、配色大胆,选择深浅不同的黄褐色系和蓝绿色系,或层层退晕,或夸张跳跃,是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缂丝作品。
20、南京云锦研究所这次为太平天国博物馆复制的12件缂丝文物都是室内铺陈用品,有大号椅垫套4件、大号椅披2套4件、单桌围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