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íng sī
注音ㄒ一ㄥˊ ㄙ
⒈ 怀着私心行事。
⒈ 怀着私心行事。
引《管子·君臣下》:“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
《吕氏春秋·贵公》:“桓公 行公去私恶,用 管子 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 竖刁 而虫出於户。”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彼清流相标榜者,皆罔上行私者耳。”
鲁迅 《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带住”》:“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
1、陛下纵欲开恩,以行私惠,岂可违五行之历数乎?乖四时之寒暑乎?又海内众情,朝廷窃议,为武氏诸王身计,亦适将有损。
2、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寇准
3、旋擢任为宰相,主管一国上计,弄权行私,财富骄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