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的意思
bēngyuèhuài

礼崩乐坏


拼音lǐ bēng yuè huài
注音ㄌ一ˇ ㄅㄥ ㄩㄝˋ ㄏㄨㄞˋ

成语解释 礼崩乐坏

繁体禮崩樂壞
词性成语


礼崩乐坏

词语解释

礼崩乐坏[ lǐ bēng yuè huài ]

⒈  同“礼坏乐崩”。

引证解释

⒈  同“礼坏乐崩”。

章炳麟 《与简竹居书》:“中 唐 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国语辞典

礼崩乐坏[ lǐ bēng yuè huài ]

⒈  形容典章制度、礼仪教化遭受破坏,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混乱。也作「礼坏乐崩」。

《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礼崩乐坏,其来自久。」

分字解释


※ "礼崩乐坏"的意思解释、礼崩乐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春秋是先秦礼制最健全之时期,认为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传统观点应得到修正。

2、在屈原看来,战国后期,世道浇薄,人心不古,礼崩乐坏,而自己却热肠古道,不从俗流。

3、中国的奴隶主义,大约始于夏朝,到了战国时期,巳开始"礼崩乐坏",但儒家等还抱着"先王"不放,动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要开历史倒车。

4、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5、姚大力认为,正因为此,在“礼崩乐坏”形势下强调军国主义耕战政策的法家,才得以在过去受到全国范围内的敬仰追捧,并且至今瘤毒未清。

6、, 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因而造成礼崩乐坏,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

7、中国的奴隶主义,大约始于夏朝,到了战国时期,巳开始"礼崩乐坏",但儒家等还抱着"先王"不放,动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要开历史倒车。

8、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因而造成礼崩乐坏,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

9、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既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礼乐文明的奥旨得以充分阐扬的时代。

10、秦汉时,礼崩乐坏,有“纳粟拜爵”的买卖,就是用当时最宝贵的粮食,作为官爵的交换条件。

11、西周至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这种社会现象在《诗经。小雅》中多有反映。

12、商周时期,巫术文化为祭司文化和礼乐文化所排斥,但在民间仍有极大的影响和市场。周末礼崩乐坏,巫术的基本内核因阴阳五行学派的利用而重新抬头。

13、只是这以后不久,中国步入十年浩劫,作为封建余孽的西安城墙在这个“礼崩乐坏”的岁月里开始经历前述种种折磨,也渐渐魂飞魄散。

14、中国的奴隶主义,大约始于夏朝,到了战国时期,巳开始"礼崩乐坏",但儒家等还抱着"先王"不放,动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要开历史倒车。

15、现实依据就是荀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的混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礼乐的价值,由此也引起对与礼乐密切相关的文艺的重视。

16、中国的奴隶主义,大约始于夏朝,到了战国时期,巳开始"礼崩乐坏",但儒家等还抱着"先王"不放,动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要开历史倒车。

17、唐末五代时期礼崩乐坏,纲常扫地以尽,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阶段在旧秩序的大动乱中到来。

18、《郑风》的产生与“礼崩乐坏”的时代环境,郑国的经济及文化传统有关。

19、中国的奴隶主义,大约始于夏朝,到了战国时期,巳开始"礼崩乐坏",但儒家等还抱着"先王"不放,动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要开历史倒车。

20、它让我们看到,在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掩映下的温柔敦厚与尊礼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