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n

弹压


拼音tán yā
注音ㄊㄢˊ 一ㄚ

繁体彈壓
词性动词


弹压

词语解释

弹压[ tán yā ]

⒈  镇压;制服。

当局派军队弹压。

suppress; quell;

引证解释

⒈  控制;制服;镇压。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然后能削平天下,弹压诸侯,长轡利策,横制宇宙。”
宋 范仲淹 《奏雪滕宗谅张亢》:“边上主帅,若不仗朝廷威势,何以弹压将佐军民,使人出死力,御捍强敌?”
清 洪昇 《长生殿·埋玉》:“陛下呵,听军中恁地喧哗。教微臣怎生弹压!”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八章:“要是当局派军警弹压,就跟他冲。”

⒉  谓把事物穷形极相地描绘出来。

宋 陆游 《小饮赵园》诗:“满眼风光索弹压,酒杯须以 蜀江 宽。”
宋 陆游 《诉衷情》词:“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元 张雨 《满江红·玉簪》词:“鹅管不禁仙露重,蜜脾胜借清香发。待使君絶妙好词成,须弹压。”

⒊  宋 元 时职掌纠察的下级官吏。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 寿皇 ﹞游幸湖山,御大龙舟。宰执从官以至大璫应奉诸司及京府弹压等各乘大舫,无虑数百。”
《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军兵》:“各处军官千户、百户、弹压人等,每岁十月一日例放伊还家。”

国语辞典

弹压[ tán yā ]

⒈  压制、镇压。

《淮南子·本经》:「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
《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洋人下乡的时候,再由县里同营里多派几个衙役兵勇,帮著弹压,免得滋事。」

镇压

⒉  品评、品题。

宋·袁去华〈玉团儿·吴江渺渺疑天接〉词:「登临正要诗弹压,叹老去,都忘句法。」
宋·陆游〈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词:「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助威

分字解释


※ "弹压"的意思解释、弹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俺父子带盍村青壮及二百余庄客前去弹压,那曾弄父子敌俺们不住,先是唯唯诺诺地应承赔话。【造 句网】

2、想不想弹压房价是一回事,能不能弹压又是一回事,前者是认识、后者是技术,最怕的是两者皆不备,却强作解人。

3、只有单道台却做了一个面面俱圆:抚台见面夸奖他,说了能办事;领事心上也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见了抚台亦很替他说好话;至于绅衿一面,一直当他是回护百姓的,更不消说得了。

4、此时,荣禄派遣武卫中军前路统领孙万林率部至长辛店弹压,并阻止聂军与拳民再发生冲突。

5、陆族义愤填膺,运筹帏幄,然而,陆宗社严词弹压

6、总统处置失当,武力弹压,导致兵变,随后爆发了一场持续时间达10年之久的内战。

7、弹压山川旧时形容帝王的威力很大,足以制服山河。

8、皇甫立的声音仿佛冬月寒雪,带着一丝丝冰棱般的寒峭:“要不是他在现场弹压,这消息就能尽早汇报,那——凌峰也可能根本不会受此重伤!”。

9、为此禀陈下情,恳乞大公祖大人察核,恩准立案,并饬仁、钱两县,派差弹压

10、, 陆族义愤填膺,运筹帏幄,然而,陆宗社严词弹压

11、现东南各省,极力弹压,尊旨保护洋人,然假使各国不尊敬我皇太后、皇上,薄海臣民,必然不服,以后事机,实难逆料。

12、其中大部分病例还辅助采用鼓索神经弹压、盾板修复等技术。

13、阿富汗当局正在对媒体进行有争议的弹压,在明天大选日期间禁止媒体报道阿富汗境内塔利班的攻击,这成了极度需要提升投票人数当局的最后一招。

14、职厅当即遴派官警前往,认真弹压,伺机制止。

15、1547年,朱纨受命弹压匪乱,而那些商人在省府有内应,经过策划使朱纨被革职。

16、曾夫子以匪流而兵亦与之惧流,深虞匪徒到处搜劫,资粮无限,而官军兵力有穷,乃议定以四省十三府州地设四镇重兵,以资弹压

17、可他这么做纯属浪费时间,这不但因为港务局决心已定,把来自方方面面的反对之声弹压下去,而且也因为工程实际上已经开工了。

18、而后辈的将帅没有能力弹压,势不得已,遂起用郭子仪出镇绛州(今山西新绛)。

19、在古巴共和国建立后,美国通过“互惠条约”,对古巴进行经济控制,而古巴几任政府也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美国政府以达弹压国内反抗的目的。

20、举例,当对方发动死者苏生时,你不能反转(念起来好纠结)弹压并在同一连锁中使用弹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