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名刺


拼音míng cì
注音ㄇ一ㄥˊ ㄘˋ

名刺

词语解释

名刺[ míng cì ]

⒈  名帖;名片。

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元稹《重酬乐天》

calling (name) card; visiting card;

引证解释

⒈  犹名片。参见“名纸”、“名帖”。

《梁书·江淹传》:“永元 中, 崔慧景 举兵围京城,衣冠悉投名刺, 淹 称疾不往。”
唐 元稹 《重酬乐天》诗:“最笑近来 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明 陈宏绪 《寒夜录》卷下:“嘉 隆 以来,往还名刺居上者傲而无礼,处卑者逊而可笑。”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余名刺作隶书,或以为怪。”

国语辞典

名刺[ míng cì ]

⒈  载有姓名、职位等,用来自我介绍或作为与人联系的纸片。唐·元稹〈重酬乐天〉诗:「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也作「名片」。

《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郑隆素知似道奸邪,怕他难与共事,乃具名刺,先献诗。」

英语visiting card, name card

分字解释


※ "名刺"的意思解释、名刺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20世纪70年代,四川有多达5000名刺绣师傅。

2、正浮想联翩,唐英已经走了上去,将他的名刺递了上去,其中一个家丁眯着眼说道;原来是唐大人啊,快请进。

3、在江南,只要是一张乌天石的名刺或一封八行书,下及七品知县,上至部分督抚这般从一品的封疆大吏,无不礼让三分。

4、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

5、名片,又称卡片(粤语写作咭片),中国古代称名刺,是标示姓名及其所属组织、公司单位和联系方法的纸片。

6、午后,刘铭传坐在北市巡抚衙门后院的书房中,看着手中的一叠至少有七八张名刺,很是头疼。

7、名刺当然不敢收,原封璧还,并且仔细问了宝?府的地址,说声随后就到。

8、到了明代,京师投寄名刺之风尤盛,朝官往来不问相识与否,都是望门投刺,还有不下马或不登门而令人送名帖者。

9、因由古代的名帖、名片演变而来,故也称“贺刺”、“贺帖”或“名刺”。

10、贾府门房接过小黄门手中“名刺”。

11、约a8度的纸板,载有姓名等。访候时,把它送往或留下,当作正式拜访。亦称名刺

12、现在列为便可以拿着各自的名刺,依次入府参与考核了!

13、这些名刺中有路过江宁的朝廷钦差,有奉调离开两江的高级官员,有专来江宁禀告公事的下级僚属,也有纯来见见面聊聊天的旧雨新知。

14、让其带上他的名刺与手札去步军衙门,将堵门的兵丁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