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ēngzhàn

耕战


拼音gēng zhàn
注音ㄍㄥ ㄓㄢˋ

繁体耕戰

耕战

词语解释

耕战[ gēng zhàn ]

⒈  指农耕与战争。古代重视农耕和战争,并主张两者相结合。

引证解释

⒈  指农耕与战争。古代重视农耕和战争,并主张两者相结合。

《商君书·慎法》:“故吾教令: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境内之民,莫不先务耕战,而后得其所乐。”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吴起 为 楚悼王 立法……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
汉 王充 《论衡·非韩》:“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求饮食也。”

分字解释


※ "耕战"的意思解释、耕战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商鞅变法大秦猛虎添翼,上下同欲举国整军耕战

2、相传江户时代的冈山藩主非常重视耕战,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良田,也留下了美丽的后乐园。

3、有大中华观念的,此时可能会联想起中国古代的耕战秦政、四民。

4、唐朝以丰满为美,和统治阶层的骑射属性有很大关系;明清以羸弱为美,反映了汉族知识阶层与耕战的割裂,即文人不知兵,武人不识字。

5、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奖励耕战“赏不遗匹夫,刑不避大夫,使天下之利系处于一孔”的基本国策。

6、姚大力认为,正因为此,在“礼崩乐坏”形势下强调军国主义耕战政策的法家,才得以在过去受到全国范围内的敬仰追捧,并且至今瘤毒未清。

7、商鞅奖励耕战的政策使秦国迅速强大,并开始把目光投向邻国韩国,因为韩国位于秦国东出函谷关之后的交通要道,成为秦东扩的障碍。

8、坚贞刚正的人。韩非子?五蠹:『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商贾之民多矣。』

9、之后的先秦改革家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等,也无不是以奖励耕战,抑制豪强,整顿吏治,特别是推崇法治,从而都达成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10、他的第一道变法令《垦令》,是力行“耕战”,旨在“以耕富民”,“以战去战”,救民于水火,以达到“一天下,王诸候”,求永无战乱,千秋太平。

11、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

12、秦人轻死重义、奖励耕战的价值追求和不畏艰险、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构成秦文化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也奠定了陇右地域文化的原生形态。

13、商鞅“耕战”之顶层设计、新法之规则体系、执法之严格平等、护法之矢志不渝,成为后世变法改革者获取勇气与智慧的宝藏。

14、三是在经济上下令打击游手好闲之人,奖励“耕战之士”,鼓励从事农业生产,保证生产发展。

15、而一心崛起的秦国,将主要力量集中在耕战上,制造玉器比较少。

16、他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必须铲除。

17、此时老将军的心却异常平静,他连上奏折反复陈明“寓兵于农、耕战两利”的策略。

18、商鞅变法之后通过户籍的方式,臣民与天子之间建立了制度上的联系,形成了一种严密的耕战体系,也是通过这种体系,秦统一了“天下”,开启了帝国的时代。

19、秦在商鞅用法家思想变法后,就大力统一思想,奖励耕战,在国力大增后开始了对其他国家的征服和建立大一统国家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