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āi zhǎng
注音ㄓㄞ ㄓㄤˇ
繁体齋長
⒈ 元代国子学中学舍的舍长。
⒉ 明代亦称国子监的班长为斋长。沿用为塾师的敬称。
⒈ 元 代国子学中学舍的舍长。 《元史·许衡传》:“﹝帝﹞亲为择 蒙古 弟子俾教之。
引衡 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乃请徵其弟子 王梓、刘季伟、韩思永、耶律有尚 ……十二人为伴读,詔驛召之来京师,分处各斋,以为斋长。”
⒉ 明 代亦称国子监的班长为斋长。沿用为塾师的敬称。
引明 汤显祖 《牡丹亭·腐叹》:“陈斋长 报喜! 杜太爷 要请箇先生教小姐……我去掌教老爷处禀上了你,太爷有请帖在此。”
⒈ 旧时称学校斋舍中指导学生的人。
引《元史·卷一五八·许衡传》:「乃请征其弟子王梓、……、刘安中十二人为伴读,诏驿召之来京师,分处各斋,以为斋长。」
《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即时去请刘斋长、何上舍到来。」
1、“孔圣人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来到宋朝后,穿越者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接受斋长的考验。
2、一个是“公共空间”,即陈斋长以儒家学说阐发为主的论辩空间。
3、除了五寨的斋长梁山荇,其他一宅、二斋、三斋的斋长因为司马晦的多嘴也一并被提名到思过林受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