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ng

章服


拼音zhāng fú
注音ㄓㄤ ㄈㄨˊ


章服

词语解释

章服[ zhāng fú ]

⒈  绣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古代礼服。每图为一章,天子十二章,群臣按品级以九、七、五、三章递降。

⒉  有识别符号的衣服。

引证解释

⒈  绣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古代礼服。每图为一章,天子十二章,群臣按品级以九、七、五、三章递降。

《韩非子·亡徵》:“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宫室供养太侈。”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
明 宋濂 《<岁迁集>序》:“人多裹章服而吾犹被布韦,其命也夫!”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八章:“若古今君主之国,贵贱皆章服以别异之。”

⒉  有识别符号的衣服。

《史记·孝文本纪》:“盖闻 有虞氏 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
张守节 正义引《晋书·刑法志》:“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衣冠而民知禁。犯黥者皁其巾,犯劓者丹其服。”

国语辞典

章服[ zhāng fú ]

⒈  一种古代犯人所穿的特殊衣服,用以标识犯人所犯之刑。

《史记·卷一〇·孝文本纪》:「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

⒉  一种古代礼服。上有图案,用以区别等级。

礼服

分字解释


※ "章服"的意思解释、章服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纹,共十二章,又称十二章服

2、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3、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故帝令图写之,以示天下,后用以为章服图案。

4、以犬羊以干天纪,以夷狄以乱华风,崇编发而章服是遗,紊族姓而彝伦攸理。

5、这会儿只见他满脸怒气,身上虽然穿着大朝时的章服,但头上的冠冕却没有戴正,前后对称的滚板歪在一侧,缀吊着的珍珠宝玉一片乱摇。

6、在全豹礼物中,以为朵最有价值的起因:是由于男在送给的时候必需章服那种把拿在手上走在街道上的羞怯感到。

7、此人传扬中土章服仪礼爱惜百姓,倒也不失为一国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