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ù shùn
注音ㄙㄨˋ ㄕㄨㄣˋ
繁体肅順
⒈ (1816-1861)清末官员。爱新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任户部尚书,得咸丰帝信用。建议重用曾国藩等,镇压太平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参与对外交涉,拒绝沙俄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咸丰帝病死,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祺祥政变时被杀。
⒈ 人名。(西元1818~1861)清宗室,郑王端华之弟。咸丰间,官至御前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为文宗所信任。文宗崩,穆宗立,肃顺与端华及怡王载垣等顾命主政务,因阻挠太后垂帘听政失败,而与端华、载垣均被杀害。
1、初次面圣时,肃顺曾提出“严禁令、重法纪、锄奸宄”的九字治国方针,此乱世用重典的思路深得咸丰认可。
2、三年前,在热河行宫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里,肃顺为独揽大权,曾严密地监视两宫太后的行迹,柳儿以特殊的身分出入宫中,为两宫太后传递信息。
3、肃顺更有一桩好处,礼宾下士,爱才如命,知名之士被他吸引的倒也不少。
4、其实,以汉制汉之策的倡行者是被他们杀掉的肃顺,他们不过是继承了这政策而已。
5、肃顺的专权跋扈,对妃后完全不屑一顾的态度,这些都在慈安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惨痛记忆,就算现在回想起来她都还总是心有余悸。
6、祺祥政变时,肃顺提前打发颜载?逃生,才保住了他一条小命。
7、咸丰帝病死,肃顺等以赞襄王大臣的身份处理国政,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8、戊午科场舞弊案并非肃顺罗织的冤狱,案情的处理是同当时的战时环境及清朝统治阶级上层的政治斗争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