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zuò

高坐


拼音gāo zuò
注音ㄍㄠ ㄗㄨㄛˋ

高坐

词语解释

高坐[ gāo zuò ]

⒈  亦作“高座”。讲席。讲席高于听讲者的座位,故称。

⒉  借指精通佛理的高僧。

⒊  坐于上座。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高座”。讲席。讲席高于听讲者的座位,故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向高坐者,故是凶物。”
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王濛 恒寻遁,遇 祗洹寺 中讲,正在高坐上,每举麈尾,常领数百言,而情理俱畅。”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上敬天竺教,十二年冬,製二高座,赐 新安国寺。一为讲座,一为唱经座,各高二丈。”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师於高座上,瓣香祝君父。”

⒉  借指精通佛理的高僧。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帛尸黎蜜多罗》:“西域人,时人呼为高座。”

⒊  坐于上座。

《三国演义》第五一回:“孔明 曰:‘不须主公忧虑,儘着 周瑜 去厮杀,早晚教主公在 南郡 城中高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山西乔御史》:“每晨起,具衣冠,升堂高坐,命僕隶呼唱开门。”

国语辞典

高坐[ gāo zuò ]

⒈  坐于坐具上,别于古时席地而坐。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一·高坐缘起》:「古 人席地而坐。……应劭·风俗通:『赵武灵王好胡服,作胡床。』此为后世高坐之始。然汉时犹皆席地,……至东汉末始斲木为坐具,其名仍谓之床,又谓之榻。」

⒉  一种宋代婚礼的仪式。参见「上高坐」条。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婿具公裳,花胜簇面,于中堂升一榻,上置椅子,谓之高坐。」

分字解释


※ "高坐"的意思解释、高坐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尽管布什可能是一只不受欢迎的跛鸭,他将继续高坐白宫直至2009年。

2、“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你例外,只见你酒店大堂高坐,左手“熊掌”,右手“鱼”,嘴里灌着“二锅头”。我的神呀,你就是传说中的“二郎神”。

3、可是你今天你身上穿戴着衣冠,高坐谈论着礼义,讲尽了五常的道理,说遍了百行的要旨,即使是人世间的圣贤豪杰也有些不如你,更不必说江河中的鳞介之类了。

4、张飞见严颜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

5、文侯冠冕盛服,面容端肃,高坐陛阶之上,右首段干木,左首田子方。

6、“尝讲经于草堂寺,兴及朝臣、大德沙门千有余人肃容观听,罗什忽下高坐,谓兴曰:‘有二小儿登吾肩,欲鄣须妇人。

7、瞥见独孤皇后怒颜高坐,地上的尉迟贞花残月缺,已是死去。

8、就算高坐明堂,孤独心殇难以释放。墨明棋妙

9、出则舆马,入则高坐,堂上一呼,万民称喏,是谓官也。

10、正中间高坐着的是位身穿着日月道袍的道人,一缕白须垂在胸前,童颜鹤发,道骨仙风。

11、有老成持重的左右亲近之人加以劝谏,他则高坐 引咎自责 ,非常善于机辩。

12、蜜语甜言相知相伴终得缘定三生,心心相印相敬如宾终获长相厮守,不离不弃同甘共苦注定白头到老,亲朋高坐皆大欢喜佳人已成双,祝你们:新婚愉快,幸福美满。

13、有老成持重的左右亲近之人加以劝谏,他则高坐引咎自责,非常善于机辩。

14、半坐卧位或高坐卧位,坐于床缘,或坐椅,两肘置于膝盖。

15、他们突然注意到远处咸水湖上面的山岭上,赫然高坐着一只狗。

16、张灯结彩结良缘,锣鼓连天佳偶成;夫妻对拜百年好,亲朋高坐皆欢喜;推推搡搡入洞房,良辰美景贵如金。新婚之日,我的短信带着最美的祝愿,潇潇洒洒飞来,愿你恩爱甜蜜,美满常驻,。

17、看今日,衮衮诸公,堂堂高坐,抓权不放,干尽傻事。

18、现场的人受到他感染,纷纷黯然,就连高坐法官席上的机器老法官,也微微摇头。

19、正堂之上高坐着名华衣女子,纤长白皙的葱指摩挲着一方花笺,一支腊梅卓然傲立于淡绿的信纸上,幽幽的逸着清香。

20、那有身家的怕惹事端,家中有米,只索闭仓高坐,又且官有定价,不许贵卖,无大利息,何苦出粜?那些贩米的客人,见官价不高,也无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