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精思


拼音jīng sī
注音ㄐ一ㄥ ㄙ

精思

词语解释

精思[ jīng sī ]

⒈  精力和思虑。

⒉  精心思考。

引证解释

⒈  精力和思虑。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虽竭精思,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有按剑相眄之跡,是使布衣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宋 曾巩 《拟辞免修五朝国史状》:“此臣所以穷日夜,惫精思,不敢忘须臾,志在於斯文。”
明 方孝孺 《悯知赋哀叶廷振》:“疲精思於编简兮,驰志虑於遗文。”

⒉  精心思考。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
《后汉书·张衡传》:“衡 乃拟 班固 《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諫。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新唐书·虞世南传》:“﹝ 虞世南 ﹞与兄 世基 同受学於 吴 顾野王 餘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櫛。”
裘廷梁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今用白话,不恃熟读,而恃精思。”

分字解释


※ "精思"的意思解释、精思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张载

2、学习上心浮气躁,不能专心致志地熟读精思、深入理解,那所学到的就仅是皮毛。

3、文字语言的精准运用,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布局的精致合理,出跳的细节、细节的内涵以及与人物与全文用心的浑然一体,他都精思纤密、谋划得滴水不漏。

4、学习上心浮气躁,不能专心致志地 熟读精思 ,深入理解,那所学到的就仅是皮毛。

5、博观约取,熟读精思,手批目视,口咏心惟。

6、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7、扶商助商心怀国计,寄怀实业精思诣远!

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9、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

10、熟读之法,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1、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

1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4、一子贵千金,一路重千里。精思入于神,变化胡能拟。

1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16、不得明人指示若能熟读精思,二人对局演之,再因聪明过人,至于用力之久,亦能豁然开悟,然较有明人指示须百倍其功。

17、熟读之法,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8、盛世重英才精思放胆千帆争渡惊湘水,华年逢国考极目骋怀万马竞驰震麓山。

19、张良熟读精思,深得此书真谛而成“王者师”。

20、熟读精思 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⑴,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⑵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⑶,以验其通塞⑷,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