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ào

票拟


拼音piào nǐ
注音ㄆ一ㄠˋ ㄋ一ˇ

繁体票擬

票拟

词语解释

票拟[ piào nǐ ]

⒈  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清代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遂废。

引证解释

⒈  明 清 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 清 代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遂废。

《明史·郑以伟传》:“文章奥博,而票拟非其所长。”
清 黄宗羲 《文靖朱公墓志铭》:“潯 帅 陈邦傅 请世守 粤西,如 黔国 故事。公票拟不允。”
清 黄宗羲 《文靖朱公墓志铭》:“夫未进呈曰票拟,既落红即圣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郭刘二疏》:“凡阁中票拟俱由 明珠 指麾,轻重任意。”

分字解释


※ "票拟"的意思解释、票拟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方从哲之事全因他对红丸一案的态度所至,当王安舜弹劾李可灼‘庸医杀人’之罪时,方从哲仅仅票拟‘可灼罚俸一年’,后又改为‘驰驿回籍’。

2、与皇帝对普通题、奏本的批答相比,它有直达御前开拆、皇帝亲批而不需内阁票拟、亦不假他人之手、高度保密以及批答及时等特点。

3、帝王通过召对、会议、奏章、票拟、草制等形式,广泛咨询顾问的意见,为决策提供方案和依据。

4、成,无逾数年,今熹庙七载,书不过八十余卷,翰林有起居之职,六曹有章奏之抄,内阁有票拟之籍,纂辑磨对,企待九年,何徇何疑,坐成废阁,此固非一改一事之偷惰。

5、与普通题奏本相比,密疏有快捷、不经内阁票拟、直达御前开拆、皇帝亲批、高度保密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