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án yì
注音一ㄢˊ 一ˋ
⒈ 言语和意旨。
⒉ 说明意思。
⒈ 言语和意旨。
引《关尹子·九药》:“天下至理,竟非言意。苟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契吾説。”
《吕氏春秋·离谓》:“言者,以諭意也。言意相离,凶也。”
陈奇猷 校释引 孙锵鸣 曰:“‘意’者,即上篇所云‘言之谓也’。言意相离,是不知言之谓者也,故以‘离谓’名篇。”
⒉ 说明意思。
引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区区至心,谨復言意。”
1、言意之辨提供了由“言→象→意”这样一条路径,它显示了言与意和象与意之间孰近孰远的关系;
2、中国古代学者主张“言不尽意”,这种言意观反映了古代学者对语言有限性的认识。
3、中国传统叙事抛开言意对立,以主体境界回避知识客体,形成基于认知主体的道德论启蒙模式。
4、语文教育旨在培养一定语境中生成“文质相称”的“言意体”的能力。
5、中国符号交集模式中的形名、物我、言意诸命题,成为中国诗学的重要问题。
6、言意之辩已持续两千多年,涉及逻辑哲学、 语言文学诸多领域。
7、言意的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项重要论题。
8、“言意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论争之一,也是一个涉及语言哲学的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