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讼

词语解释
健讼[ jiàn sòng ]
⒈ 指喜好打官司。
例刁民健讼。
英be eager to go to law;
引证解释
⒈ 后人误将“健讼”连读,用以称好打官司。
引《易·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孔颖达 疏:“犹人意怀险恶,性又刚健,所以讼也。”
参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健讼之误》。 宋 罗烨 《醉翁谈录·断人冒称进士》:“有一健讼人,每假儒冠,妄生事节,到官虚妄,蒙宰公收罪引试‘险而健讼’,其人略不能措词。”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弥勒佛治世》:“闻健讼诬控者,其呈词尾輒有‘当今弥勒佛持世’云云。”
国语辞典
健讼[ jiàn sòng ]
⒈ 喜好争讼、爱打官司。
引《幼学琼林·卷四·讼狱类》:「好讼曰健讼。」
分字解释
※ "健讼"的意思解释、健讼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还有人认为长沙“其民性则决烈而劲直”,“性之所染亦多豪犷桀骜之态,往往健讼之日闻而逋赋之交织”。
2、然而在清代中期之后,厌讼与健讼并存于民间,形成了奇特的法文化悖论。
3、故贫者日益贫,且性刚好斗,习以成风,健讼轻生,恬不知怪。
4、如果说清代社会存在所谓公共领域的话,那么健讼之人就是这个领域的积极参与者之一。
5、这就等于一方面提供健讼的诱因,另一方面又只是沿用息讼的传统手法,其实很有些自相矛盾。
6、湖北民风健讼,好打官司,经常搞得家破人亡,如何禁止?最后还说,蔡毓荣总督操劳军事,须发半白,巡抚应该“同心勠力,时勤宽慰”。
7、尔以紫阳县民,不远千里来省上控,而所控者无非买卖田地钱财胶葛之事,辄敢指控被证九人之多,其健讼拖累已可概见。
8、, 这就等于一方面提供健讼的诱因,另一方面又只是沿用息讼的传统手法,其实很有些自相矛盾。
9、自古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又“性刚好斗,负气健讼”,秦腔就是这种性格的表现方式,所以,演出这种负气诉讼的戏,别的剧种很难与秦腔相比。
10、后来经向来健讼的钟秀卿从中播弄,挑唆成讼。
11、不得不指出,以上述变化为背景,“健讼”、“缠讼”、“滥讼”之类的流弊或多或少难免得到助长。
12、租界内西方司法制度的引进,也使上海人早于内地人有了寻求法律保护的意识,当时外地人就有“沪人健讼”之说。
相关词语
- jiàn zài健在
- wěn jiàn稳健
- jiàn míng健名
- huó jiàn活健
- féi jiàn肥健
- jiàn lì健吏
- bēi jiàn悲健
- jiàn cún健存
- jiàn kāng健康
- jiàn yǒng健勇
- jiàn pū健仆
- jiàn shēn健身
- shuǎng jiàn爽健
- jiàn mǎ健马
- jūn jiàn军健
- jiàn jiàn健剑
- jiàn fàn健饭
- jiàn měi健美
- jiàn xiá健侠
- hóng jiàn鸿健
- sòng jiàn讼件
- gòu sòng构讼
- méng sòng甿讼
- suō sòng唆讼
- gào sòng告讼
- sòng qǔ讼曲
- sòng xì讼阋
- sòng shù讼树
- sòng guǐ讼鬼
- tián sòng田讼
- sòng cáo讼曹
- sòng yuán讼源
- mín sòng民讼
- sòng líng讼灵
- dì sòng地讼
- sòng xué讼学
- shuǐ sòng水讼
- chū sòng出讼
- sòng méng讼氓
- duàn sòng断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