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ā mò
注音ㄈㄚ ㄇㄛˋ
繁体發墨
⒈ 谓砚石磨墨易浓而显出光泽。
⒈ 谓砚石磨墨易浓而显出光泽。
引宋 欧阳修 《砚谱》:“歙 石出於 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中:“古有 青州 熟铁砚,甚发墨。”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方城石》:“何以谓之发墨?曰:磨墨不滑,停墨良久,墨汁发光,如油如漆,明亮照人。此非墨能如是,乃砚石使之然也,故发墨者为上。”
潘天寿 《听天阁画谈随笔·用墨》:“墨须研而后用,故砚以细洁能发墨者为上。”
⒈ 墨锭磨出黑色墨汁的现象称为「发墨」。
引宋·欧阳修〈砚谱〉:「歙石出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
1、文人墨客不喜砚石发墨快,太快说明砚石粗涩,所出墨质往往粗糙;也不喜发墨慢,太慢说明砚石过滑,磨墨“如骑钝马,数步一鞭,数字一磨”,影响效率。
2、但砚堂不可长久贮水,久浸则影响发墨功能。
3、用于制作砚台,研墨细致均匀,不枯不涩,极善发墨,加上砚盖石能抗热耐寒,墨汁几日不干涸。
4、发墨快,质地细密的特点,它既有实用目的也有装饰目的。
5、这就是说,养砚时,应每日更换清水,时时让砚池保持湿润状态,而砚堂处不宜长时间浸水,以防久浸不发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失锋”。
6、然后由主人与师傅发墨,发墨的墨线是特制的新粗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