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雠

词语解释
校雠[ jiào chóu ]
⒈ 亦作“校仇2”。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谓考订书籍,纠正讹误。比试;比较。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校仇”。 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谓考订书籍,纠正讹误。
引汉 刘向 《<管子>序》:“所校讎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
唐 韩愈 《送郑十校理序》:“秘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 集贤殿,别置校讎官,曰学士,曰校理。”
《宋史·职官志四》:“﹝ 元祐 三年﹞十二月,詔礼部,本省长贰定校讐之课,月终具奏。”
清 吴翊 《洞庭山馆呈司寇东海公》诗之二:“锦堂恩詔许归休,妙选宾僚佐校讐。”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解故上》:“自 隋 以降,书府失其守,校讎之事,职诸世儒。”
⒉ 比试;比较。
引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潘烂头》:“或谓 潘 曰:‘汝素以术自衒,今天师至矣,敢与之校讎乎?’”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事物不相校讎,輒昧善恶。”
国语辞典
校雠[ jiào chóu ]
⒈ 校对书籍,以正误谬。汉·刘向〈管子书录〉:「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言: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也作「校勘」。
分字解释
※ "校雠"的意思解释、校雠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一学派激烈批评狭义校雠学及目录学。
2、广义校雠学的理论主张与实践经验,很有针砭作用和启迪价值。
3、”湖南长沙晋永宁二年墓中出土的校雠俑,两人相向跪坐,一人读书,一人执笔校正讹字,十分形象地展现出当时人们校勘书籍的活动。
4、从搜集到整理书籍,他们作了大量细致的校雠工作。
5、中国学术史上存在广义校雠学派,观点鲜明,前后相承。
6、因取历朝着录,略其鲁鱼亥豕之细,而特以部次条别,疏通伦类,考其得失之故,而为之校雠。
7、张舜徽先生对历史文献学理论的探索,是从推究“校雠”本义开始的。
8、夫妇俩校雠铅椠,摩挲鼎彝,染翰操觚,编纂《金石录》。
9、凡此种种,已大抵涉及到了校雠学的各个方面,后世有志于以整理古籍为务者,皆以郑玄所为作为楷式。
相关词语
- gōu xiào钩校
- kǎo xiào考校
- chǎn xiào阐校
- róng xiào戎校
- xiào yǒu校友
- jiǎn jiào检校
- chū xiào初校
- xiào wèi校尉
- pī xiào披校
- qīn xiào亲校
- xiào zhǎng校长
- xué xiào学校
- chéng xiào程校
- jiàn xiào践校
- àn xiào按校
- hù xiào护校
- mì xiào秘校
- jí xiào辑校
- jiàng xiào将校
- fān xiào番校
- ēn chóu恩雠
- chóu fǎ雠法
- chóu shì雠释
- bù chóu不雠
- mín chóu民雠
- chóu lǔ雠虏
- chóu jiào雠较
- chóu nán雠难
- chóu wèn雠问
- chóu dìng雠订
- fù chóu复雠
- chóu dìng雠定
- dí chóu敌雠
- jiǎn chóu检雠
- chóu xián雠嫌
- péng chóu朋雠
- chóu gǔ雠古
- chóu bān雠扳
- chóu xì雠隟
- bǐ chóu比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