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诗赋


拼音shī fù
注音ㄕ ㄈㄨˋ

繁体詩賦

诗赋

词语解释

诗赋[ shī fù ]

⒈  诗和赋。

⒉  指雅乐。

引证解释

⒈  诗和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何必歌咏诗赋,可以扬君哉,愚窃惑焉。”
《陈书·文学传·阴铿》:“幼聪慧,五岁能诵诗赋,日千言。”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下及 唐 代,以诗赋取士,其韵一以 陆法言 《切韵》为準。”
《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就是去岁宗师考取贵府二十七州县的诗赋首卷 杜先生 ?”

⒉  指雅乐。

《楚辞·大招》:“二八接舞,投诗赋只。”
王逸 注:“诗赋,雅乐也。古者以琴瑟歌诗赋为雅乐,《关雎》、《鹿鸣》是也。言有美女十六人联接而舞,发声举足与诗雅相合,且有节度也。”

国语辞典

诗赋[ shī fù ]

⒈  诗歌和辞赋。

《文选·曹丕·典论论文》:「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若会做两句诗赋,就算雅极的了。」

分字解释


※ "诗赋"的意思解释、诗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苏福八岁能文,诗赋超群,有潮汕神童之誉,可惜少年夭逝。

2、各种条件的满足使唐代文人的出游热情高涨,并写出大量诗赋文章。

3、“营”盘里面重相聚,“小”时天真又烂漫,“学”童一起无拘束,“百”尺竿头进一步,“年”轻时候好读书,“校”舍旧貌换新颜,“庆”贺典礼留诗赋

4、爱好文雅,广延诗赋,以知得失。陈寿

5、中国古代文论以论说之体而具诗赋之性,其批评文体的文学化、语言风格的美文化和理论形态的艺术化,共同铸成文论之“体”的诗性特质。

6、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栽树,点点心血育英才泽神州。

7、藏头诗:文学诗赋读不倦,明礼知孝勤节俭,强国兴邦扬正气,国泰民安显和美,中华文明需传递,华夏处处守诚信,复兴民族立厚德,兴盛千秋展和谐。

8、人们为爱情歌唱,人们因爱情起舞,人们经由过程诗赋和故事来表达爱情。

9、二是都会耍笔杆子,谁要是稍一得罪他,反击起来不大客气,经传纲鉴,随手引用;时文诗赋,顺势拈来。

10、唐朝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内容。

11、藏头诗:齐心协力创文明,聚仁义忠始于行;文辞诗赋赞和谐,明理尚德铸本真;举荐善良助人乐,手牵手坚守诚信;传承孝慈家和睦,情系中华正气扬!

12、藏头诗:文学诗赋读不倦,明礼知孝勤节俭,短语珠玑写华章,信诚惟善守诺言;修心明志正气扬,身体力行作奉献,律人遵纪德为先,己以作则躬于践。

13、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史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栽树,点点心血育英才泽神州。师生情深,永生不忘!

14、应试诗赋与非应试诗赋的比较特征主要表现在限韵和多用叠字上。

15、, 根本性的原因,中国画的精髓是要靠旧学(狭义指历代诗赋随笔杂记逸史)的宽厚功底来滋养的。

16、熙宁四年(1071)二月,王安石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士。

17、望风希旨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

18、汉代艺术是象征型的艺术,无论诗赋、乐舞、画像石还是明器,都以其数量的巨大来表达潜在的审美情感。

19、第二章首先考察萧衍现存诗赋情况,基本确定他现存诗歌九十多首,赋四篇。

20、这启发我们从“海之谦德”“海之顺德”“海之容德”“海之坎德”等方面,发掘中国海洋诗赋中的教育资源,发挥其德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