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

词语解释
靖难[ jìng nán ]
⒈ 平定变乱:融(孔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
引证解释
⒈ 平定变乱。
引《后汉书·孔融传》:“融 负其高气,志在靖难。”
唐 陆贽 《论叙迁幸之由状》:“陛下急於靖难,累遣东征。”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 永乐爷 从 北平 起兵靖难,迁於 燕都,是为 北京。”
清 谭献 《明诗录序》:“靖难变起,士气摧伤,朝野之文,遽以衰息。”
国语辞典
靖难[ jìng nàn ]
⒈ 安危定难,使国家的局势稳定。
引《晋书·卷一〇〇·杜弢传》:「进宜为国思靖难之略,退与旧交措枉直之正,不亦绰然有余裕乎!」
⒉ 明惠帝建文初,用齐泰、黄子澄谋,削诸藩权。帝季父燕王棣,以黄、齐为奸人,举兵反,号称为「靖难」。攻战三年,遂陷京师,自立为帝,史称明成祖。
分字解释
※ "靖难"的意思解释、靖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26. 明成祖“靖难之役”推翻侄子朱允炆建文政权之后,原燕王世子同时亦是成祖长子的朱高炽,被册封为了皇太子,成为大明皇权的合法继承人。
2、一切都像他当初预测的一样,当他准备进行削蕃,一个一个除掉他的叔叔时,朱元璋四子朱棣起兵了,发动了“靖难之役”。
3、1399年,在朱棣策动的“靖难之役”中,朱高煦为朱棣夺得皇位屡立大功,之后“高煦亦以此自负,持功骄恣,多不法”。
4、靖难之役中,山东也是主战场。
5、建文三年,正当靖难之役激战的时候,戴瑞珊赴四川为官。
6、明成祖“靖难之役”推翻侄子朱允炆建文政权之后,原燕王世子同时亦是成祖长子的朱高炽,被册封为了皇太子,成为大明皇权的合法继承人。
7、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
8、1402年,明惠帝朱允炆的四叔朱棣,为争皇位发动了“靖难之役”。
9、靖难之役的”坦克部队“:朵颜三卫。
10、另一批来自云南的军户则是明永乐初年,“靖难之役”后的军事调动。
11、王彬身边没有了保镖,已经七昼夜没有解甲,正在解甲入浴时,被王崇预设的兵丁缚牢,从狱中放出王礼,开门迎接靖难军。
12、靖难之役的相关史料,安国的铜活字印书,《魏源集》失收的文章等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13、成王败寇”是史籍中的通则,倘若刘濞的队伍一举成功,那他很可能成为明成祖朱棣之前的“靖难”之君,“七国之乱”就要改写成“七国靖乱”了。
14、1399年,朱允炆之叔朱棣以“清君侧”,诛齐、黄为名,历时4年举兵南伐,发动“靖难之役”。
15、原来靖难之变起事前,徐达已死,其嫡长子徐辉祖袭爵为魏国公,多次谏劝建文帝削藩,旨在压制朱棣,削其地、夺其财、弱其力。
16、在靖难之役后,武当山皇家庙观,成为永乐皇帝大修文治的重要措施。
17、明成祖虽然因发动靖难之役倍受争议,但他仍不失于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
18、杨昇继任播州宣慰使没过两年,明廷就发生了“靖难之役”。
19、其中东角门是皇帝与大臣议事的地方,朱允炆就曾在东角门与黄子澄等议事,并下决心削藩,引发了之后的“靖难之役”。
20、“成王败寇”是史籍中的通则,倘若刘濞的队伍一举成功,那他很可能成为明成祖朱棣之前的“靖难”之君,“七国之乱”就要改写成“七国靖乱”了。
相关词语
- jìng kāng yuán bǎo靖康元宝
- jìng yàn靖晏
- yǒng jìng永靖
- jìng xiǎng靖享
- jìng kāng靖康
- jìng shèn靖慎
- jìng kāng zhī biàn靖康之变
- jìng míng靖冥
- jìng qì靖气
- jìng guō shì靖郭氏
- jìng jié靖节
- shòu jìng绶靖
- zhàn jìng湛靖
- jìng mín靖民
- cáo jìng huá曹靖华
- kāng jìng康靖
- jìng nán zhī biàn靖难之变
- xián jìng闲靖
- jìng mì靖密
- suí jìng zhǔ yì绥靖主义
- zuò nán做难
- nán miǎn难免
- nán gē nán shě难割难舍
- nán chī难吃
- ā nán阿难
- zuò nán作难
- diāo nàn刁难
- nán féng nán yù难逢难遇
- nàn yǒu难友
- nán jí难极
- nán zhù难住
- ài nán碍难
- nán shàng jiā nán难上加难
- ān nán安难
- nàn dì nàn xiōng难弟难兄
- kōng nàn空难
- nàn mín难民
- luò nàn落难
- nán áo难熬
- nán zì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