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nshān

蹒跚


拼音pán shān
注音ㄆㄢˊ ㄕㄢ

繁体蹣跚
词性动词


蹒跚

词语解释

蹒跚[ pán shān ]

⒈  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天禄行蹒跚。——皮日休《上真观》。天禄,兽名。
一个喝醉酒的驾驶员在他的车周围蹒跚。

walk haltingly; stagger;

引证解释

⒈  跛行貌。

唐 皮日休 《太湖诗·上真观》:“天钧鸣响亮,天禄行蹣跚。”
《东周列国志》第九三回:“其楼俯临民家,民家之主人有躄疾,晓起蹣跚而出汲。”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直到天黑了,这才有一个跛脚老头从大路上蹒跚地走来。”

⒉  行步缓慢貌。

宋 陆游 《戏作野兴》诗之四:“客散茅檐寂,蹣跚自闭门。”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但见他:戴一顶玲瓏碧玉星冠,被一领织锦絳綃羽衣,黄丝綬腰间婉转,红云履足下蹣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药僧》:“缩颈蹣跚而归,父母皆不能识。”
清 余京 《暮春同吴门沉归愚登蒜山》诗:“老去攀躋兴尚存,蹣跚陪客躡云根。”

⒊  行步摇晃跌撞貌。

宋 陆游 《饥寒行》:“老翁垂八十,捫壁行蹣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盖侵晨向北步入,朔风剺面,不啻霜刀,蹣跚颠躓,数里而遥,比至已半僵矣。”
夏衍 《上海屋簷下》第三幕:“林志成 要站起来,但是两脚蹒跚,重新坐下。”

⒋  舞步翩跹貌。

唐 窦臮 《述书赋》:“仲正 则宽而壮,赊而密。婆娑蹣跚,绰约文质。”

⒌  旋行貌;徘徊貌。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一:“蹣跚石罅,得一穴,颇深暗。”
清 唐孙华 《责猫》诗:“蹣跚未能上,此物先兔脱。”
鲁迅 《彷徨·祝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 鲁镇 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国语辞典

蹒跚[ pán shān ]

⒈  形容步伐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也作「盘跚」、「蹒跼」。

《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足跛曰『蹒跚』。」

矫健

⒉  旋行的样子。

唐·窦臮〈述书赋〉:「婆娑蹒跚,绰约文质。」

分字解释


※ "蹒跚"的意思解释、蹒跚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东歪西倒,蹒跚,突然向一边倾倒。

2、他步态蹒跚,但声音坚定。

3、他像害了大病似的,身子软瘫着,蹒跚着脚步。

4、突然间,它蹒跚起来,口吐一些白沫就倒了下去。

5、玛莉泪眼蒙胧,在黑暗中蹒跚而行。

6、我们的马沿着泥泞小路蹒跚而行。

7、一群鸭子蹒跚着向河边走去。

8、远处有一位鸡皮鹤发的老翁,面带和蔼笑容,脚步蹒跚地走来。

9、后肢轻度抽搐,蹒跚,卧地,间歇性抽搐。

10、陈水扁长发憔悴出庭步履蹒跚不再抬头挺胸。

11、过去的岁月里步履蹒跚;马累峰会决意弃旧图新追赶时代潮流.

12、一个小孩正沿着人行道蹒跚行走。

13、与此同时,我们在过去的老路上蹒跚而行。

14、这对夫妇曾帮着寻找那些蹒跚学步的孩子。

15、不久,它们遇到了固件,固件衣衫褴褛,拄着一根拐棍步履蹒跚

16、它的步态蹒跚,完全不是来的时候雄赳赳的样子。

17、只要保持一颗向上的野心,你就不会蹒跚而行。

18、成年时,他用两只脚直立,年老时,他用一根棍子支撑着蹒跚的双腿。

19、喝醉酒的人往往走路蹒跚、跌跌撞撞,说话也语无伦次。

20、麦金尼斯吃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蹒跚走到了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