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意思
wángzhīluàn

八王之乱


拼音bā wáng zhī luàn
注音ㄅㄚ ㄨㄤˊ ㄓ ㄌㄨㄢˋ

成语解释 八王之乱

繁体八王之亂

八王之乱

词语解释

八王之乱[ bā wáng zhī luàn ]

⒈  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晋初武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诸王拥有军政实权。惠帝即位,其妻贾后杀死辅政的杨骏和汝南王亮,旋又杀楚王玮。公元300年赵王伦杀贾后,次年废惠帝自立。齐王fd32、成都王颖联兵杀伦,惠帝复位,fd32专朝政。长沙王fd45攻杀fd32,河间王、成都王颖又杀fd45,颖掌朝政。后东海王越攻杀、颖,306年毒死惠帝,另立怀帝,独握朝政。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结束。

引证解释

⒈  西晋 初 司马氏 大封宗室,并使之掌握重兵实权。 晋武帝 死, 惠帝 立, 惠帝 妻 贾后 与外戚 杨骏 争权,杀 骏,用 汝南王 司马亮 辅政。 司马亮 专权, 贾后 复使 楚王 司马玮 杀 亮,旋又杀 玮,其后 赵王 司马伦、齐王 司马冏 起兵杀 贾后。伦 僭位,以 惠帝 为太上皇。 成都王 司马颖 起兵杀 伦,长沙王 司马乂 杀 冏,河间王 司马颙 又杀 乂,东海王 司马越 起兵复杀 颙。诸王相互攻杀,至 惠帝 死, 怀帝 立,内讧长达十六年,史称“八王之乱”。战乱使各族人民遭受极大灾难,严重破坏了生产;内迁北方的各少数民族贵族则乘机夺取政权, 晋 王朝被迫南渡,遂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参阅《晋书·八王传论》及 清 赵翼 《二十二史札记·八王之乱》。

国语辞典

八王之乱[ bā wáng zhī luàn ]

⒈  西晋时,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互相争杀,遂成大乱,史称为「八王之乱」。

分字解释


※ "八王之乱"的意思解释、八王之乱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八王之乱前后延续了十六年,到了公元306年,八王中的七个都死了,留下的最后一个东海王越,毒死了晋惠帝,另立了惠

2、"但因"正遇上国大乱(指"八王之乱"--引者注),北道不通,而陈敏又反于江东,归涂隔塞"。

3、由汉末的群雄崛起,三国鼎峙,甫经司马氏混一宇内,不旋踵间就由八王之乱、五胡之扰演出南北朝的长期分立。

4、“八王之乱”与禁卫军权的关系,提供了认识中国古代君主*制政治和禁卫军权关系的一个典型个案。

5、倒是你司马晋室戕主夺权,八王之乱内部更是乱斗不息,死伤洛阳官民几十万,早已大失民心,我劝你还是早早投降,也省得这几位壮士因你丢了性命。

6、及至惠帝,愚弱昏庸,而终至八王之乱

7、西晋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祚衰微,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

8、西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矮胖黑丑,还利欲熏心、淫荡暴虐,终于酿成了“八王之乱”和之后的五胡乱华。

9、但不久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爆发,首都洛阳饱受战祸,成为一片废墟,皇家图书荡然无存。

10、那一年,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三国,成为名门贵胄袁家的后裔,誓要凭双手改写历史,扫荡群雄,一统河山;不让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悲剧再次上演。

11、中华孱弱千年,究其根源,就是西晋建立以后皇帝昏庸,导致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12、晋惠帝皇后贾南风,是西晋历史上一位颇受非议的人物,史家和后人均将其作为女人干政、扰乱西晋政治和开启八王之乱的罪魁而大加贬斥。

13、加上已经被杀的汝南王亮、楚王玮,一共有八个诸侯王,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

14、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琅琊王司马睿、弋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到此处渡江,司马睿的胯下之马瞬间化为飞龙,冲天而去。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