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òtíng

过庭


拼音guò tíng
注音ㄍㄨㄛˋ ㄊ一ㄥˊ

繁体過庭

过庭

词语解释

过庭[ guò tíng ]

⒈  《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⒉  以喻长辈的教训。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论语·季氏》:“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献杜仆射相公》:“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白(李白 )方幼穉,而其父首诲以靡丽放旷之词。然则 白 之狂逸不羈,盖亦过庭之所致也。”
清 钱谦益 《袁可立父淮先赠承德尚室司丞加赠奉直大夫尚室司少卿制》:“以忠义勉其子,过庭多长者之言。”

⒉  以喻长辈的教训。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久废过庭,不闻善诱。”

国语辞典

过庭[ guò tíng ]

⒈  孔鲤快步走过中庭,接受孔子的教诲。后比喻父亲的教诲。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久废过庭,不闻善诱,陟岵瞻望,惟日为岁。」

分字解释


※ "过庭"的意思解释、过庭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筱去往田阳县玉凤初级中学的路途中,旭景大哥哥给崔思和小珠讲解了“过庭之训”的典故。

2、孙过庭《书谱》“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可喜可愕,一寓于书”等抒情主义理论都明确地表明了书法的抒情性。

3、大书法家孙过庭云: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大文豪苏东坡亦曰: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是为艺之道;也是为学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4、孙过庭是初唐时期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5、书法以草书见长,宗法二王、孙过庭,兼取文征明、黄慎诸家之长,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

6、草书符号的系统化,孙过庭与于佑任功不可没。

7、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

8、牙签玉轴希有难得之物,一夫怀挟提挈,负之而趋,往复四千里,如堂过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