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

习水


拼音xí shuǐ
注音ㄒ一ˊ ㄕㄨㄟˇ

繁体習水

习水

词语解释

习水[ xí shuǐ ]

⒈  谓熟习水性。

引证解释

⒈  谓熟习水性。

《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 与夫人 蔡姬 戏船中, 蔡姬 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
《晋书·四夷传·林邑国》:“人性凶悍,果於战鬭,便山习水,不闲平地。”

分字解释


※ "习水"的意思解释、习水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船队一旦开航,最为繁忙的恐怕就是那些“谙习水性,不畏风浪”的水手,他们用“牵星术”在黑夜的茫茫大海中准确判断船队的方位。

2、期待习水案在凄绝眼神中沉重转身,习水县。

3、事实上,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太仓数百年的海运历史已经造就了众多的航海家和"谙习水性"的水手。

4、蜀王娶以为妻,不习水土,疾病欲归国,蜀王留之,无几物故【造句 网】。

5、月伦主虽有足疾,足不能蹑地,然善骑射,好剑击,尝射雕猎虎;犹习水性,尝日涉黄河九曲;喜读书,自诩“不节进士”。

6、事实上,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太仓数百年的海运历史已经造就了众多的航海家和"谙习水性"的水手。

7、还有一些人仗着自己谙习水性过于自信而漠视警示标志,不顾水域环境,只图一时痛快,而导致悲剧发生。

8、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9、, 他指出,一方面征调来的战马不习水土,另一方面需费浩繁,应行就地采买之策。

10、梳理这些年发生的种种溺亡事故,不难发现,溺水者往往是年轻人,很多人仗着自己谙习水性而漠视警示标志,不顾水域环境,只图一时痛快,而导致悲剧发生。

11、他来到南方,有些不习水土。

12、中国大陆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的邮政编码是564600。

13、事实上,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太仓数百年的海运历史已经造就了众多的航海家和"谙习水性"的水手。

14、事实上,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太仓数百年的海运历史已经造就了众多的航海家和"谙习水性"的水手。

15、连日来,“习水县山村发现神水”的传闻,被传得神乎其神。

16、事实上,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太仓数百年的海运历史已经造就了众多的航海家和"谙习水性"的水手。

17、事实上,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太仓数百年的海运历史已经造就了众多的航海家和"谙习水性"的水手。

18、恶化习水投资环境的实名举报书。

19、可以说林凤是生长在素习水上生理的世家了。

20、秦以后分布于今四川宜宾地区之人,有一部分沿长江东徙,至迟于南齐时已到达今江津一带。贵州习水三岔河发现之岩墓岩刻为蜀汉时人留下之史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