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门下侍郎门下侍郎的意思
ménxiàshìláng

门下侍郎


拼音mén xià shì láng
注音ㄇㄣˊ ㄒㄧㄚˋ ㄕˋ ㄌㄤˊ

繁体門下侍郎

门下侍郎

词语解释

门下侍郎[ mén xià shì láng ]

官名。

分字解释


※ "门下侍郎"的意思解释、门下侍郎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刘昫,以目疾辞位,罢为太保。

2、六月癸亥,黄门侍郎高智周同中书门下三品。

3、以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左金吾卫大军袁滋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珣瑜为吏部尚书,高郢刑部尚书,并罢知政事。

4、同月,安禄山赴任,玄宗敕令中书门下三品以下正员外郎长官、绪司侍郎、御史中丞于鸿胪寺亭子祖饯。

5、比喻竭尽忠诚,赤心相待。宋?司马光?辞门下侍郎第二札子:『臣得输肝沥胆,极竭以闻退,就鼎镬死且不朽,饮食寤寐不忘此志。』亦作『输肝剖胆』。

6、这时,参知政事的名称被取销,而增设了四名副宰相,即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7、以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湜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书中侍郎陆象先同平章事。

8、甲辰,以门下侍郎韩忠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礼部尚书李清臣为门下侍郎,翰林学士蒋之奇同知枢密院事。

9、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预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中书常阙舍人,门下罕除常侍。

10、熙宁二年(1069年),以左仆射、门下侍郎拜同平章事,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称疾求退,出判亳州(今安徽亳州)。

11、宋朝以门下侍?兼平章事为正相,中书侍郎兼参知政事为副相,另有门下中书侍郎共三人为参相,宰相共有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