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ān

搴旗


拼音qiān qí
注音ㄑ一ㄢ ㄑ一ˊ

搴旗

词语解释

搴旗[ qiān qí ]

⒈  拔取敌方旗帜。

⒉  高举旗帜。

引证解释

⒈  拔取敌方旗帜。

《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二:“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东纪事诗》:“笑他兵力输民力,斩将搴旗几十村。”

⒉  高举旗帜。

黄远庸 《政党安在》:“其四……则临时奔赴,搴旗呐喊,好为生事者也。”

国语辞典

搴旗[ qiān qí ]

⒈  夺取敌人的旗帜。

《史记·卷九九·叔孙通传》:「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

英语to pull and capture the enemy's flag

分字解释


※ "搴旗"的意思解释、搴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一路上斩将搴旗,功不可没。 必回来。

2、声似震雷,有斩将搴旗之势;眸如掣电,擅投石超乘之能。

3、义师云举,首赞奇谋,亲率熊罴,搴旗斩将,廓清区夏,忠孝克彰。

4、前往安阳中学的出租车上,学震叔叔给蔓匀和芳芳讲解了“搴旗虏将”的历史故事。

5、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6、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

7、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

8、一身不属官为贵,我累代将家,若得志,为国家提一枝兵马,斩将搴旗,开疆展土,搏一个荣封父母,废子封妻。

9、王爷搴旗取将,骁勇善战,莫要妄自菲薄。

10、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

11、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12、搴旗斩将,定为能者!第二百四十章。

13、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14、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

15、即使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

16、他一路上斩将搴旗,功不可没。即使斩将搴旗 ,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17、及进兵之日,曾无?篱之限,斩将搴旗,伏尸数万,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

18、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

19、故壮士从军,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灾难者,为重赏使也。

20、斩将搴旗:你是天生的沙场战将,擅乘任何坐骑,对战机有着敏锐的嗅觉,混战中能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不容易被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