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息

词语解释
苏息[ sū xī ]
⒈ 谓更生,恢复。
引证解释
⒈ 休养生息。
引《书·仲虺之诰》“后来其苏” 孔 传:“待我君来,其可苏息。”
唐 姚合 《闻魏州破贼》诗:“生灵苏息到 元和,上将功成自执戈。”
《明史·李贤传》:“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杨笃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苏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诸君,诸君,吾则安能忍而与此终古歟?”
⒉ 复活;苏醒。
引《三国志·魏志·杜袭传》“祖父 根,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诛讫,车载城外, 根 以扑轻得苏息,遂闭目不动摇。”
唐 杜甫 《喜雨》诗:“穀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苏息,送至旷野,纵之去。”
⒊ 犹休息。
引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吾军方自远来,曾未苏息。”
许地山 《危巢坠简·春桃》:“她每天的疲劳就是这样含着一点微笑,在小油灯底闪烁中,渐次得着苏息。”
谓更生,恢复。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序:“独夫既除,苍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三:“絶后重甦息,飞花枯木林。”
邓溥 《得大我书闻其归自柏林喜而不寐》诗:“病体居然得甦息,故人无恙慰心情。”
国语辞典
苏息[ sū xí ]
⒈ 安养休息。
引《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
⒉ 复苏。
引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一八首之一八:「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
分字解释
※ "苏息"的意思解释、苏息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臣彻底打算,惟有及时进兵,早收全局,诚使外孽一净,则边境无伺隙之患,土司无惶惑之端,降人无观望之志,地方稍得苏息,民力稍可宽舒,一举而数利存焉。
2、苏息与事情的闭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相干。
3、他已飞行了两个钟点,在船梢歇着,有时候辰从大马林鱼身上撕下一点儿肉来品味着,起劲苏息,连结精神,这时候他瞥见了两条沙鱼中起首露面的那一条。
4、我提倡我们苏息一下喝杯咖啡.
5、在这一天,我们将会抽闲苏息一下,想想妈妈们帮我们做了几多事。
6、我只计划在家苏息。
7、轻症患儿可在家中治疗、苏息,避免交叉感染.
8、他放下袋子,苏息了一下子。
9、帮助调解苏息好,课间活动很重要.
10、不再有晚上的熬夜、未苏息的周末、早起的清早。
11、咱们稍微苏息一会儿吃午餐吧。
12、他已飞行了两个钟点,在船梢歇着,有时候辰从大马林鱼身上撕下一点儿肉来品味着,起劲苏息,连结精神,这时候他瞅见了两条沙鱼中起首露面的那一条。
13、你应该多苏息因为你发烧了。
14、每周躺下苏息,吃康健食品,每周磨练三次,喝有蜂蜜的热茶,看牙医,多吃生果”用英语怎样说?
15、我在哥本哈根的60个小时根本没有苏息,会晤了许多国度向导人,此中包罗两次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
16、迈克尔的小妹妹终于轻松起来,可以苏息了,她好像逐渐在苏息中痊愈。
17、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相关词语
- sū tái苏台
- èr sū二苏
- sū lā苏拉
- sū xǐng苏醒
- sū é苏俄
- sū èr苏二
- sū guǐ苏鬼
- chì sū赤苏
- sū hé苏何
- sū xīn苏辛
- sū kū苏枯
- léi sū雷苏
- fù sū复苏
- qióng sū琼苏
- méi sū梅苏
- sū gōng苏功
- sū dān苏丹
- ōu sū欧苏
- sū mén苏门
- sū tú苏涂
- bié xī别息
- jué xī絶息
- cán xī残息
- bù xī篰息
- qī xī栖息
- xī xī xiāng tōng息息相通
- luǎn xī卵息
- rì xī日息
- dòng xī动息
- qì xī气息
- xiē xī歇息
- àn xī暗息
- xiāo xī消息
- chuǎn xī喘息
- zhì xī窒息
- gǔn xī滚息
- xī píng息屏
- hé xī和息
- jiě xī解息
- tài xī大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