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ánróng

圆融


拼音yuán róng
注音ㄩㄢˊ ㄖㄨㄥˊ

繁体圓融

圆融

词语解释

圆融[ yuán róng ]

⒈  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

⒉  通融。

⒊  犹圆通。指文辞周密畅达。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

《楞严经》卷十七:“如来 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宋 苏轼 《答子由颂》:“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眼前的愁烦是蜕化期间应有的苦闷,超越了这一段期间,自然会入于圆融无碍的境界。”

⒉  通融。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二》:“天下节度、防御使,除正、至、端午、降诞四节量事进奉,达情而已。自於州府圆融,不得科敛百姓。”

⒊  犹圆通。指文辞周密畅达。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万充宗 传諭:以 高旦中 誌铭中有两语,欲弟易之,稍就圆融。”

国语辞典

圆融[ yuán róng ]

⒈  佛教用语。指没有矛盾、障碍的境界。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分字解释


※ "圆融"的意思解释、圆融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境界论上他吸收佛家“空”的思想,并将其与儒家的道德修养相结合,形成了圆融的思想风格。

2、待我们走过博爱这条崎岖的山路,攀上山巅之时,尽收眼底的是天地间纯粹的宽大与寂静,得到的,便是超越痛苦和计较的喜悦与平静,身心合一的壮美与圆融。方知一切是值得的,也是真正幸福的!

3、易于入口,丰富柔滑的水果味道夹杂着圆融的丹宁。

4、因此我们需要圆融地处理,每次放弃一点世俗需求,慢慢逐渐地、持续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加入精神元素。

5、王菲为人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亚鹏则圆融、谦冲,少有疾言厉色之时,擅于调和鼎鼐,消弭各种矛盾与隔阂。

6、一事当前,能够权衡利弊,把握轻重;外表大度圆融,内心见棱见角,如此待人处世,才有回旋之利。

7、缘乎此,中国当代佛门泰斗本焕大和尚特意为圆融寺题铭:“太行小灵山”。

8、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造 句网)

9、弟子绵延请我书写四无量心。我写下我对此题目的贡献“圆融四无量心”以代替传统的说词。

10、为了亲人活着,为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活着,无论如何,希望大家都能收获圆融人生。

11、圆融圆融是什么?圆融就是我们都来自同一个根!

12、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嚐尽世间变化,处世经验丰富。如:这位先生饱经世故,为人圆融练达。

13、他处理事情的态度十分圆融,考虑得面面俱到,所以都能不得罪任何人。

14、讲话要含蓄,切忌太露;态度要委婉,切忌太直;处事要圆融,切忌太真;做人要深厚,切忌太苛。

15、刘灿铭书法多取法于敦煌写经,吸收传统书法营养,形成古拙天真、圆融自在的艺术风格。

16、实际上,我们祖先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智慧和圆融,从来不会单独给一个要求和任务。

17、圆融者无诡随之态,精细者无苛察之心,方正者无乘拂之失,沉默者无阴险之术,诚笃者无椎鲁之累,光明者无浅露之病,劲直者无径情之偏,执持者无拘泥之迹,敏炼者无轻浮之状。金缨

18、凡者得金、则刚明果断,得木、则朴素质直、得火、则发扬奋迅,得水、则明彻圆融,得土、则镇静浑厚,五行齐聚则为“儒”。

19、未年生人,凡事考虑周到,对四周事务处理妥当,有进取心,人际圆融,善于交际。

20、圆满是俗谛,圆融是空谛,空俗二谛,相即不二,称为中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