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

词语解释
廷尉[ tíng wèi ]
⒈ 官名。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秦 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 汉 初因之,秩中二千石。 景帝 时改称大理, 武帝 时复称廷尉。 东汉 以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又称廷尉卿。 北齐 至 明 清 皆称大理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三》、《历代职官表》卷二“大理寺”。
国语辞典
廷尉[ tíng wèi ]
⒈ 职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北齐以后称「大理寺卿」。
引《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后汤以廷尉治淮南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
《三国演义·第四〇回》:「操大怒,遂命廷尉捕捉孔融。」
英语Commandant of Justice in imperial China, one of the Nine Ministers 九卿[jiu3 qing1]
德语Tingwei - Justizminister (Beamtentitel der 秦Qin2-Zeit) (Eig, Gesch)
分字解释
※ "廷尉"的意思解释、廷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应当说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给秦始皇上奏的尊号已经登峰造极了,从称号到政令、自称,无所不用其极。
2、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中央各机关的总称。
3、按照朝廷的规矩,正所谓刑不上大夫,要抄九卿以上官员的家,先要到黄门侍郎那里办理圣旨,然后再去廷尉那里要火票,接着需要去大司马那里借用兵符。
4、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
5、圣主思中国之未宁,北边之未安,使故廷尉评等问人间所疾苦。
6、汉代初期,下邽(龟)县的翟公曾说过,他开始做廷尉(古代的一种官职)时,家中有很多客人来拜访;
7、晁错的廷尉署整天的盯着这些藩王抓小辫子,今天自己就给晁错找一个。
8、西汉的张释之,位居三公九卿中的廷尉要职,掌管全国的司法。
9、依法办事并敢于坚持正确主张,不以个人好恶来论罪,对皇上也不阿谀逢迎,所以在他任廷尉期间避免了许多冤案,得到了当时百姓的称颂。
10、廷尉堂下大夫懦,张府门前车马稀。
11、只是很可惜,幽王十二年时任忻州刺史的江安右迁廷尉府,忻州刺史就变成了唐家。
12、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谁不战慄?昔之狱官,惟贤是任,故皋陶作士,吕侯赎刑,张、于廷尉,民无冤枉,休泰之祚,实由此兴。
13、廷尉致其大逆罪,以为比上夷狄,欲绝继嗣之端,背畔天子,私为定陶王。
14、裴徵在李斯的带领下与丞相,太尉,内史,廷尉等位列三公九卿的几个重臣一起绕过主殿,向掖庭走去。
15、商鞅不由一阵怒火上冲,就想立即将李醯交廷尉府勘问。
16、」遂执之,下诏称道济潜散金货,招诱不逞之徒,因朕寝疾,规肆祸心,收付廷尉。
17、二年夏,除长兼廷尉卿,寻行定州事。
18、陛下如问决狱的事,就责问廷尉;如问钱谷的事,就责问治粟内吏。
19、廷尉是汉代掌管刑狱的最高职官。
20、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相关词语
- yáng tíng扬廷
- yú tíng虞廷
- tíng lì廷吏
- tíng píng廷评
- gōng tíng宫廷
- míng tíng明廷
- tíng shuō廷说
- tíng nì廷逆
- lǔ tíng虏廷
- fǔ tíng府廷
- yíng tíng盈廷
- xiǎo cháo tíng小朝廷
- shū tíng殊廷
- tíng zhì廷质
- dì tíng帝廷
- jìng tíng迳廷
- lái tíng来廷
- tíng jū廷鞠
- nèi tíng内廷
- mén tíng门廷
- chéng wèi丞尉
- tíng wèi píng廷尉平
- yóu tíng zuì wèi邮亭醉尉
- xiāng wèi香尉
- guó wèi国尉
- lǐ wèi里尉
- shí tài wèi石太尉
- wèi xiè尉廨
- shén xiān wèi神仙尉
- wèi tóu guó尉头国
- wèi chéng尉承
- jiào wèi较尉
- wèi jiè尉借
- wèi jiè尉藉
- wàng wèi妄尉
- tài wèi zú太尉足
- wèi lǜ尉律
- lóng jìn wèi龙禁尉
- shān tóu tíng wèi山头廷尉
- cái guān xiào wèi材官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