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

国计


拼音guó jì
注音ㄍㄨㄛˊ ㄐ一ˋ

繁体國計

国计

词语解释

国计[ guó jì ]

⒈  治国的方针大计。

⒉  国家的经济,国家的财富。

引证解释

⒈  治国的方针大计。

《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君深虑国计,朕甚嘉之。”
宋 王禹偁 《先君后臣论》:“会 座 病, 卫君 亲视之疾,且问国计。”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地方大吏,原以整顿地方,岂可图便偷安,置国计於不问。”

⒉  国家的经济,国家的财富。

《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元史·世祖纪十》:“且言其国经 唆都 军马虏掠,国计已空。”
《宦海》第一回:“总而言之,那一国之中,官吏的得人与否,关係著民生的强弱,国计的盛衰。”

国语辞典

国计[ guó jì ]

⒈  国家的经济。

《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⒉  国家的政策、计划。

《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往时肃王已为奸臣所误,大王可复误耶?不如暂留,审视国计。」

分字解释


※ "国计"的意思解释、国计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对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我们是决不能忽视的。

2、平原君仅是窃得一时名声之人,不懂为国计虑。

3、在前往澳门科技大学的地铁上,元化哥哥给天茹和砾萁讲了“民生国计”的典故。

4、扶商助商心怀国计,寄怀实业精思诣远!

5、畏法度者为下;爱名节者为次;乃心王室,但知国计民生,不知祸福毁誉者为上。

6、诸如“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7、为正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为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8、专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关乎国计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调控只能使市场“软着陆”而不能“硬着陆”。

9、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10、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11、一九九六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非常要害.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非凡重要商品.

12、或有多财善贾,奇才异能,创办制造、机器、矿务、轮船、电报等局,或博闻强记,著书立说,均有益于国计民生者,当奏请朝廷给予匾额,以示鼓励。

13、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14、他们也许不能像水利专家黄万里那样在三门峡水库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仗义执言,但他们可以像梁从诫先生那样用废纸作名片,坚持不用一次性筷子,用普通人最普通的方式去践行一种信念,并真切地影响自己的学生。

15、明廷由各州府的报告得知红毛人在澎湖及海上的各种暴行,认为红毛人势力有可能伸入华南,影响国计民生,当即下令设法防患未然。

16、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17、碑文撰写者苑曾扬为当地进士,在碑文中透露了清末新政在朝野中的反应,并说明了乡间修桥铺路虽然是民间小事,但关乎国计民生。

18、郑功成在和网友交流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看法时说,他认为可以用“立足长远谋发展,紧扣民生筹国计”14个字来概括这份报告。

19、土地改革是一件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20、在公认党内最懂经济的陈云挨批评靠边以后,***、谷牧、余秋里、姚依林等人就在一线担纲为国计民生而操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