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庸

词语解释
租庸[ zū yōng ]
⒈ 古代交纳谷帛的税制。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交纳谷帛的税制。参见“租庸调”。
引唐 杜甫 《岁晏行》之三:“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元 揭傒斯 《寄题九江义门陈氏寿安堂》诗:“詔书十度復租庸,每岁朝廷仍贷米。”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高张筹筴而不能平一租庸。”
分字解释
※ "租庸"的意思解释、租庸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说的比较详悉,可知当时除以租庸调为主要税收外,还有杂徭。
2、这气候是四月左右,天气温暖,郭暖要么接到司农寺派来的劝农课告示,要么接到户部催收租庸赋税的官文,还有是缉拿某某鸡鸣狗盗之徒,流妓暗娼窝匪的警示贴。
3、他们参考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订了《大宝律令》。
4、既而朝廷以右仆射、租庸使王徽同平章事,充昭义节度使,徽以车驾播迁,中原方扰,方立专据山东邢、洺、磁三州,度朝廷力未能制,辞不行,请且委昌图。
5、唐代租庸调制,大体比汉代定额更轻,说得上是一种 轻徭薄赋 的制度。
6、如田制,他能将西晋占田、北魏均田到唐代的租庸调,由租庸调到两税法,合成一个整体,且对别人不经意的每一个细微末节体现出他的春秋笔法、史学精神。
7、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过初税亩、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诸时代,在2006年终结。
8、迈上疏,以租庸、常平、盐铁、鼓铸各分于诸司而总于户部,发运使无所用之。
9、大化改新基本可以视作隋唐制度的翻版,即在经济上建立班田制及租庸调制,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日本借此一举跃入封建社会。
10、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讲,实施班田法与租庸调实质上就是把绝大多数人民推到了嗷嗷待哺的状态。
11、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2、唐代租庸调制,大体比汉代定额更轻,说得上是一种轻徭薄赋的制度。
13、唐代租庸调制,最要用意,在为民制产,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
14、废除以前的租庸调和一切苛杂,各项并入两税。
15、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汉代叫“租赋”,唐朝称“租庸调”,国民政府时期叫“田赋”;其间,历朝对税制多次进行改革。
相关词语
- yú zū鱼租
- zū kè租课
- diàn zū佃租
- fù zū复租
- guān zū官租
- zū hù租户
- tǎo zū讨租
- dì zū地租
- xué zū学租
- huó zū活租
- zū yín租银
- mài zū卖租
- cì zū赐租
- zū lìn租赁
- mài zū麦租
- lìn zū赁租
- zū zhǒng租种
- dǐng zū顶租
- kěn zū垦租
- cán zū残租
- yōng ān庸安
- qiǎn yōng浅庸
- yōng sāi庸塞
- jū yōng居庸
- hé yōng何庸
- pí yōng疲庸
- shū yōng输庸
- shuǐ yōng水庸
- xū yōng虚庸
- dēng yōng登庸
- jì yōng纪庸
- fán yōng凡庸
- lù lù yōng yōng碌碌庸庸
- dé yōng德庸
- fēng yōng丰庸
- shì yōng世庸
- cǎi yōng采庸
- yōng ruò庸弱
- yōng shū庸疏
- jǐn yōng谨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