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婆罗门婆罗门的意思
luómén

婆罗门


拼音pó luó mén
注音ㄆㄛˊ ㄌㄨㄛˊ ㄇㄣˊ

繁体婆羅門

婆罗门

词语解释

婆罗门[ pó luó mén ]

⒈  印度种姓制度中最高种姓或僧侣的一员,其主要职务是诵经、传经(吠陀经)并主持宗教各种仪式。亦称“婆罗门教徒”

Brahman;

引证解释

⒈  古 印度 四种姓之一。居于种姓之首,世代以祭祀、诵经、传教为专业,是社会精神生活的统治者,享有种种特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族姓》:“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浄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

⒉  印度 古代宗教名。相传约于公元前七世纪形成,以崇奉 婆罗贺摩 而得名。

《隋书·南蛮传·赤土》:“其俗敬佛,尤重婆罗门。”
清 赵翼 《春间晤西庄于吴门》诗:“婆罗门善呪,无此大神道。”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七:“虽然其差如此,而其变不平等教为平等则同,三教殆皆源於婆罗门乎?”

⒊  古 印度 别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名称》:“印度 种姓族类羣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 婆罗门国 焉。”

⒋  曲调名。 唐 南卓 《羯鼓录》载诸宫曲中有《婆罗门》。 《敦煌曲子词》中也有调名《婆罗门》。按,《婆罗门》曲系 唐 开元 中 西凉 都督 杨敬述 进献, 天宝 十三年改名《霓裳羽衣曲》。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

国语辞典

婆罗门[ pó luó mén ]

⒈  印度的贵族。

⒉  词牌名。本为唐大曲,曲调乃从大曲摘遍而来。词为双调,七十六字,九平韵。

⒊  梵语音译,义译为「净行」、「净裔」。印度早期社会,凡分四种阶级,婆罗门是最高阶级。婆罗门自称是梵天的后裔,世袭祭司,事奉大梵天,专修净行,掌握神权;后引申泛指出家的修行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四》:「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分字解释


※ "婆罗门"的意思解释、婆罗门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婆罗门又回家换掉了这身华丽的衣服。

2、随着英国人殖民印度,婆罗门的传统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3、三木匠婆罗堕婆阇婆罗门,见世尊于沙罗树下趺坐,身正直,树立正念而坐。

4、如水不黏荷花叶,或如在针端上的芥子,他不执著于欲乐,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5、印度种姓制度由来已久,它将人分成四个层阶,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组成,是传统印度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6、婆罗门超越所有的二元性,也超越了思想与思考者所能企及的。

7、第四等级首陀罗则属非再生族,因此吠舍可参加婆罗门主持的宗教祭祖和听讲教义,首陀罗则绝对不能。

8、二时,孝养婆罗门来诣世尊处。诣已,与世尊互相致问,坐于一面。

9、2007精彩瞬间大回放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附近,一种名叫婆罗门参的巨型蒲公英变种植物在当地开花,这种植物通常在早上开花,花朵在中。[造 句网]

10、他的父亲心中充满喜悦,因为他的儿子聪慧好学且渴慕知识;他知道他的儿子将会成为一位伟大的智者、一位祭祀、婆罗门中的王子。

11、最高瓦尔纳是婆罗门,牧师和学者。

12、但印度是个等级相当森严的社会,其种姓制度将人从高到低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13、父亲安排好我们,在“婆罗门教”的名义下,和毕查拉姆先生一同坐在经堂里。最后我们被剃光了头,戴上金耳环,我们三个小婆罗门在三层楼的一个地方,进行了三天的静修。

14、谁觉得既无此岸、亦无彼岸,那么他是无苦恼和掣肘的;我会叫他做婆罗门

15、纯陀,如果现在我到那些信持各种杂说旁见的行者和婆罗门教徒中,被问及对于他们所信持之见解的看法时,我当不认同的。

16、甚至你的影子也是不可碰触的,一位婆罗门如果被首陀罗的影子遮到了,他便需要去洗个澡,首陀罗并没有碰触他,但是连影子也同样是不可碰触的啊。

17、这恐惧是思想的结果,而婆罗门也是思想的产物。

18、你可以像其它根茎类蔬菜一样烹饪婆罗门参,味道跟朝鲜藓很相近。

19、《婆罗门书》一卷梁有《扶南胡书》一卷。

20、我真的认为这是我的婆罗门永恒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