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婆罗门婆罗门的意思
luómén

婆罗门


拼音pó luó mén
注音ㄆㄛˊ ㄌㄨㄛˊ ㄇㄣˊ

繁体婆羅門

婆罗门

词语解释

婆罗门[ pó luó mén ]

⒈  印度种姓制度中最高种姓或僧侣的一员,其主要职务是诵经、传经(吠陀经)并主持宗教各种仪式。亦称“婆罗门教徒”

Brahman;

引证解释

⒈  古 印度 四种姓之一。居于种姓之首,世代以祭祀、诵经、传教为专业,是社会精神生活的统治者,享有种种特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族姓》:“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浄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

⒉  印度 古代宗教名。相传约于公元前七世纪形成,以崇奉 婆罗贺摩 而得名。

《隋书·南蛮传·赤土》:“其俗敬佛,尤重婆罗门。”
清 赵翼 《春间晤西庄于吴门》诗:“婆罗门善呪,无此大神道。”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七:“虽然其差如此,而其变不平等教为平等则同,三教殆皆源於婆罗门乎?”

⒊  古 印度 别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名称》:“印度 种姓族类羣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 婆罗门国 焉。”

⒋  曲调名。 唐 南卓 《羯鼓录》载诸宫曲中有《婆罗门》。 《敦煌曲子词》中也有调名《婆罗门》。按,《婆罗门》曲系 唐 开元 中 西凉 都督 杨敬述 进献, 天宝 十三年改名《霓裳羽衣曲》。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

国语辞典

婆罗门[ pó luó mén ]

⒈  印度的贵族。

⒉  词牌名。本为唐大曲,曲调乃从大曲摘遍而来。词为双调,七十六字,九平韵。

⒊  梵语音译,义译为「净行」、「净裔」。印度早期社会,凡分四种阶级,婆罗门是最高阶级。婆罗门自称是梵天的后裔,世袭祭司,事奉大梵天,专修净行,掌握神权;后引申泛指出家的修行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四》:「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分字解释


※ "婆罗门"的意思解释、婆罗门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然而,大多数征婚广告仍然不仅要求种姓,例如是婆罗门或刹帝利,而且还对对方的籍贯或民族提出一定要求。

2、灵魂,从它所处的环境来看,误解了自身的性质,直到有某个神圣的导师向它揭示了真理,那时才知道自己是婆罗门

3、阿希姆萨教义是婆罗门文化的晚期发展成果。

4、虽然他出身于印度上流阶级的婆罗门教士家庭,熟谙教义与理论,但如果有任何人向他请教更深刻的哲学理论,他只会答以一抹嗤笑,或是用他出名的破英文应付个三言两语。

5、2007精彩瞬间大回放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附近,一种名叫婆罗门参的巨型蒲公英变种植物在当地开花,这种植物通常在早上开花,花朵在中。

6、与古代印度法直接将人格固定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不同,罗马法人格结构的特点在其活动性与叠加性(造句 网)。

7、天下英豪大会于泰山,龙争虎斗,刚诞生十大高手,便被挾技东来的藏土宗贡法王镇慑,彭霄阳出手大败宗贡,更将欲一网打尽中原精英的天竺婆罗门枭雄逐走。

8、在这些冰川地貌的陪衬下,正反两面都呈现高大巍峨的冰斗形状的仙乃日显出只可以仰息的尊贵气象,仿佛是为吠舍众生所凝望的婆罗门

9、纯陀,如果现在我到那些信持各种杂说旁见的行者和婆罗门教徒中,被问及对于他们所信持之见解的看法时,我当不认同的。

10、印度的种姓制度很早就有了,它把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四个种姓之外还有贱民。

11、印度有许多等级,最高级是婆罗门(知识分子)。

12、传统上,婆罗门或僧侣阶层位于社会金字塔的顶层。

13、下面的两个经文是得益于受到信任的婆罗门他将圣尊的遗物分为八部分。

14、旃陀罗笈多时代的印度人远比当今的印度人更喜欢吃肉,即使婆罗门也喜欢吃肉,但他们不吃长角的动物的肉。

15、我真的认为这是我的婆罗门永恒的性质。

16、随着英国人殖民印度,婆罗门的传统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17、世界上许多国家赶时髦的人都在这样做,尽管可能与婆罗门的方式不同。

18、婆罗门们的老一套!

19、梵是主要神,无处不在一个谁是父亲的婆罗门三一。

20、如佛陀指出,一位婆罗门之能成为精英,非因他生于婆罗门之家,而只有当他真正以善巧动机行事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