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òng fèn
注音ㄊㄨㄥˋ ㄈㄣˋ
繁体痛憤
⒈ 悲痛愤怒;痛心愤慨。
⒉ 极端愤恨。
⒈ 悲痛愤怒;痛心愤慨。
引唐 杜甫 《草堂》诗:“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踰。”
《旧唐书·太宗诸子传论》:“武后 斵丧王室,潜移龟鼎, 越王 贞 父子痛愤,义不图全。”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十二:“杨衢云 被暗杀的消息,传到 日本,孙先生 在 横滨 闻信,深为痛愤。”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五幕:“春姑 :(痛愤欲绝)啊,人的良心何在呀!”
⒉ 极端愤恨。
引《新唐书·姦臣传下·卢杞》:“既得志,险贼寖露,贤者媢,能者忌……其狙害隐毒,天下无不痛愤。”
1、陈池毫不避讳的编排着陆超,语气中,显露出深深的鄙视意味,骂到痛愤处,他还拿起讲台上的粉笔朝着陆超脑门儿上砸了过去。
2、烈阳右手搂住伊斯兰水云,看着高加索,痛愤说道:“绑我的人,查娅娜比妖后一伙,强暴郡主之人,应该也是吧!只是郡主当时身受重伤昏迷,不知具体何人!”。
3、武后斫丧王室,潜移龟鼎,越王贞父子痛愤,义不图全。
4、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
5、帝惋怅久之,不言而已,朝野闻之,无不痛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