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伪

词语解释
奸伪[ jiān wěi ]
⒈ 亦作“姧伪”。亦作“奸伪”。亦作“姧为”。
⒉ 诡诈虚假。
⒊ 指诡诈虚假的人或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姧偽”。亦作“奸偽”。亦作“姧为”。 诡诈虚假。
引《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则又有符节、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灭姦伪之术也。”
《韩非子·六反》:“姦伪无益之民六,而世誉之如彼;耕战有益之民六,而世毁之如此。”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弊》:“禁御之法立而姧伪息,姧伪息则民不期於妄得而各务其职,不反本何为?”
汉 王充 《论衡·答佞》:“考乡里之迹,证朝廷之行,察共亲之节,明事君之操,外内不相称,名实不相副,际会发见,姧为觉露也。”
姧为,一本作“奸伪”。 《水浒传》第二四回:“且説那妇人做出许多姦伪张致,那 武大 武松 弟兄两个吃了几杯, 武松 拜辞哥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九》:“今百姓十九在官,十一在家,身无完衣,腹无饱食,贫困日甚,奸伪日滋。”
⒉ 指诡诈虚假的人或事。
引汉 贾谊 《过秦论》中:“然后姦伪竝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
姦,一本作“姧”。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姦伪荣显,则英杰潜逝。”
《后汉书·皇甫规传》:“后遭姦伪,威分近习,畜货聚马,戏謔是闻。”
清 唐甄 《潜书·达政》:“除强暴奸伪,不为民害,为中善政一。”
分字解释
※ "奸伪"的意思解释、奸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2、百种奸伪,不如一实。出自:清·李光地《性理精义》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李光地
3、奸伪的人比正直的人,更容易逃出罗网。
4、该史料囊括前言、军事情形、动员事项、敌寇罪行、奸伪罪行、抗战损失、忠勇事迹、复员之概况及经过、结论等九大部分,共240页,计6万余字。
5、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
6、文帝、景帝取道家上品,以无为为治,与民休息,但奸伪亦纵生。
7、朗朗乾坤,忍见小丑竟跳梁;皓皓日月,岂容奸伪欺良善!幸喜金秋十月,文艺座谈会唱响主旋律,风正一帆、拨云见日。
8、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
9、历岁滋久,钞法偏虚,物价腾踊,奸伪日萌,民用匮乏。
10、并全部、干净、彻底地消灭一切附着在这个奸伪集团上的官。
11、据证的办法用来核查奸伪,察情的办法用来揭露奸伪。
12、这种敌意,并没有随着北周吞并北齐而减弱,相反,北周以征服者的姿态,歧视原北齐控制的所谓山东之人,称其为“机巧奸伪,避役游惰”之民。
13、奸伪的人比正直的人,更容易逃出罗网。雨果
14、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
15、冀西唐县“多山为奸伪盘踞之地,组织极严密”。
相关词语
- àn jiān闇奸
- jiān xì奸细
- jiān tú奸徒
- jiān wàng奸妄
- jiān xīn奸心
- jiān wēi奸威
- jiān tān奸贪
- jiān qín奸禽
- jiān xié奸邪
- nèi jiān内奸
- jiān xiāng奸相
- jīn jiān禁奸
- jiān wán奸顽
- jiān wéi奸违
- jiǎo jiān矫奸
- jiān yán奸盐
- jiān yǐn奸隐
- jiān yán奸言
- gào jiān告奸
- cáng jiān藏奸
- jiàn wěi僭伪
- wěi yán伪言
- huá wěi猾伪
- jiǎo wěi狡伪
- guǐ wěi诡伪
- wěi bì伪币
- làn wěi滥伪
- yāo wěi邀伪
- wěi mào伪冒
- dí wěi敌伪
- yàn wěi厌伪
- jiāo wěi浇伪
- wěi tōu伪媮
- zá wěi杂伪
- é wěi讹伪
- wěi zào伪造
- qīng wěi轻伪
- shì wěi世伪
- cuàn wěi篡伪
- wěi tōu伪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