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òu

后稷


拼音hòu jì
注音ㄏㄡˋ ㄐ一ˋ

后稷

词语解释

后稷[ hòu jì ]

⒈  周之先祖。相传姜嫄践天帝足迹,怀孕生子,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弃”。古代农官名。

引证解释

⒈  周 之先祖。相传 姜嫄 践天帝足迹,怀孕生子,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弃”。 虞舜 命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后稷”。

《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 姜嫄 ……载生载育,时维 后稷。”
《韩诗外传》卷二:“夫闢土殖穀者 后稷 也,决江疏河者 禹 也,听狱执中者 皋陶 也。”
唐 韩愈 《原性》:“后稷 之生也,其母无灾。”

⒉  古代农官名。

《国语·周语上》:“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国语辞典

后稷[ hòu jì ]

⒈  周朝的先祖。相传姜原因践天帝迹而怀后稷,因初欲弃之,故取名曰弃。及长,帝尧举为农师;有功,遂封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见《史记·卷四·周本纪》。

分字解释


※ "后稷"的意思解释、后稷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后稷为了百姓的生产,多年来连回家都顾不上,也曾像大禹一样三过其门而不入,终因辛劳过度而牺牲在生产第一线。

2、当年周后稷积德累功,至于文王, 三分天下有其二 ,犹以服事殷。

3、周朝自后稷封邰,到文王、武王,中间经过了十几世积德累善,所以可在这里定都。

4、昔周后稷积德累功,至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

5、其二曰,五帝之圣,三代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贤圣相承,莫过周室,名器不及后稷,追谥止于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

6、是以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浚九川,障九泽,因其势也;后稷播殖百谷,因其时也;汤、武帅天下而攻桀、纣,因其心也。

7、况且周自后稷为舜时为农官教民耕稼,历代积德累功至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还服事于殷商。

8、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9、在此前后,置婚姻创舞乐的后土、发明养蚕缫丝的嫘祖、教民稼穑的后稷、创建商城的猗顿,都是在河东这片土地上开创的千秋伟业。

10、周之先,自后稷封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至于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而诸侯自归之,遂灭殷为天子。

11、民知室居食谷,而未知功力。于是后稷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辟土殖谷,以用养民;种桑麻,致丝枲,以蔽形体。

12、西壁绘大禹、后稷、伯益,烧荒、狩猎、伐木、祭祀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等.

13、我家祖宗,自后稷、公刘,积德累仁,我祖父文、武、成、康,圣贤相继,何以一传至我,而依例南征,无故为楚人溺死。

14、当年周后稷积德累功,至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

15、神农尝百草,医药有方;后稷播百谷,粒食攸赖。

16、联系中国文化的大背景,后稷感生神话是“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17、周氏始自后稷,而公刘克笃前烈,太王肇基王迹,文王光昭前绪,武王克平殷乱,成王、周公化至太平,诵美盛德,踵武相继。

18、昔周后稷积德累功,至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

19、太社位酌献,《嘉安》春社太稷、土正、后稷通用。

20、舜囚尧,禹囚舜,后稷放帝朱;汤攻桀,发攻辛,伊尹放太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