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次


拼音bù cì
注音ㄅㄨˋ ㄘˋ

不次

词语解释

不次[ bù cì ]

⒈  不依寻常次序。犹言超擢,破格。书信结尾用语,意谓不详说。

引证解释

⒈  不依寻常次序。犹言超擢,破格。

《汉书·东方朔传》:“武帝 初即位,徵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颜师古 注:“不拘常次,言超擢也。”
《旧唐书·忠义传下·许远》:“禄山 之乱,不次拔将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兵事骤迁》:“嘉靖 间,不次用人。”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大奸既黜,典刑既正,然后悬赏功之格,为不次之擢。”

⒉  书信结尾用语,意谓不详说。 晋 王羲之 《道护帖》:“得二十三日书,为慰。及还,不次。

王羲之 报。”
宋 苏轼 《与胡郎仁修书》之一:“某未获躬诣灵幃,临书哽噎,谨奉慰疏不次。”

国语辞典

不次[ bù cì ]

⒈  不依次序、不按常规。

《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宋·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劄子〉:「臣材识庸暗,碌碌于众人中,蒙陛下不次拔擢,置在枢府。」

分字解释


※ "不次"的意思解释、不次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一、二等皆不次擢用;三等为上等,恩数视廷试第一人;四等为中等,视廷试第三人;皆赐制科出身。

2、乾清门一等带刀侍卫福康安,志学之即立功不次,兹已逾冠,正当授室之期。

3、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

4、惟当先订章程以资激劝,凡办理得法速征成效者,立行保举不次升迁,怠玩无效者酌予薄罚。

5、臣本胡人,陛下不次擢用,累居节制,恩出常人。

6、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

7、枕边风固然重要,可是小太监的风也不次,风虽小,可经不住细水长流啊,水滴还能石穿,何况自己单薄弱小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