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én shù
注音ㄔㄣˊ ㄕㄨˋ
⒈ 犹臣民。
⒈ 犹臣民。
引《书·大禹谟》:“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
《后汉书·爰延传》:“位临臣庶,威重四海。”
宋 曾慥 《高斋漫录》:“今人祕色磁器,世言 钱氏 有国日, 越州 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夫主上居深宫之中,与臣庶隔絶,常恐天下之欺己,而密以为防。”
1、据宋真宗实录载: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上对侍臣曰:自元符之降,朕欲与天下臣庶同上玉皇圣号。
2、一则谈传教信仰,具出世法,略去帝王臣庶之阶级也;二则信徒之多也;三则发明记忆在脑不在心,以为立说新异也。
3、君其念哉,罔恫怨于宗工,勿阽危于臣庶。
4、四海臣庶,奉天承运,咨尔姬发,乃值商纲之季,德坠政衰,既生民涂炭,奉天命所归,吊民伐罪,拯溺亨屯,上应天心,下合人意,理合代商而有天下,率德以司北辰。
5、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