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邪

词语解释
辟邪[ bì xié ]
⒈ 避免或驱除邪祟。一般用做迷信语,表示降伏妖魔鬼怪使不侵扰人的意思。
引证解释
⒈ 辟邪(bì xié)
⒉ 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
引《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凶。”
颜师古 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
《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唐 秦韬玉 《豪家》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
闻一多 《红烛·剑匣》:“我又将他制成层迭的花边: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底花边。”
⒊ 古代宫中对仆役给使的称呼。
引《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宣王 顿首流涕”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明帝 ﹞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
清 方以智 《通雅·称谓》:“魏明帝 使给使辟邪,召 司马懿。辟邪,给使之号,犹 汉 之丞相苍头呼为宜禄也。”
⒋ 宝剑名。
引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吴大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⒌ 避除邪祟。辟邪(pì xié)
引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鸡,可以辟邪。”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韦庶人 妹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枕辟魅。”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方伯取黄缎八尺,求书符辟邪。”
⒍ 偏邪不正。闢邪(pì xié)
引《左传·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
杜预 注:“言为过谬者,自应用刑罚。”
《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秽、暴虐。”
⒎ 屏除邪念。
引南朝 陈 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闢邪以律。”
⒏ 驱除邪恶。
引明 吕坤 《呻吟语·谈道》:“闢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
国语辞典
辟邪[ pì xié ]
⒈ 驳斥邪说。
引南朝陈·徐陵〈齐国宋司徒寺碑〉:「摄乱以定,辟邪以律。」
英语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mythical lion-like animal that wards off evil (also called 貔貅[pi2 xiu1])
法语chasser les mauvais esprits, animal mythologique à tête de dragon, corps de cheval et silhouette de lion
分字解释
※ "辟邪"的意思解释、辟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恶霸地主,鱼肉乡里,欺男霸女,放辟邪侈,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
2、大哥,若你能偷出这七十二路辟邪剑谱,练成当年远图公的绝世武功,江湖哪里去不得?那一派侠女不是你的禁脔?
3、麒麟、獬豸、白泽、谛听、貔貅、辟邪就是所谓的中国神话中出现的独角兽,而西方的则是“Unicorns”。
4、渔家挂在门前辟邪用的八卦,是由两条鱼形的图案构成;小孩身上的吉祥物、银钏、银链、人们常用的灯笼,都做成鱼形。
5、传说中的璇玑星可以辟邪,你相信吗?
6、佛教徒用盐来辟邪。
7、夏雨丝丝清凉气,微风徐徐荡浊气,杨柳依依去闷气,荷叶田田添灵气,夏雷阵阵辟邪气,清凉祝福添喜气,愿你大暑莫心烦,丝丝凉意在心间!
8、在中国古代,人们常以***作为辟邪器物,保佑家宅平安。
9、珠子珠子有带来好运或辟邪的能力是我们最为古老的信念之一。
10、年轻人,就这么点实力?我看你的辟邪剑法也不外如是,徒有虚名罢了。
11、皇上万福金安,前针工局采办辟邪见驾。
12、而他的辟邪剑法的确是 刁钻古怪 ,狠辣无比,往往刺出的地方都是对方要害之地,这也让余沧海一时也奈何不了他。
13、天禄辟邪的发展和兴盛,是我国汉代升仙和祥瑞文化发展的结果,其衰落则是人们对升仙文化失去信仰之后的必然现象。
14、这一习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是为了驱瘟辟邪,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15、墓门所饰凤凰(朱雀)、铺首且画虎,寓意安宁、吉祥、辟邪和守护,龙与飞廉、龙与虎的组合象征上天;
16、端午节各省风俗:山东早起饮杯酒,传说可以辟邪毒;陕西兴安观竞渡,兴平端午耍人偶;湖南攸县供龙首,草船泛水送瘟疫;江苏嘉定过端午,无论贫富买鳇鱼。
17、因此,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18、照壁,具挡风、隐视、辟邪的作用。此照壁高10.44米,宽28米,上面刻有“天、地、人”图画和“无量寿福”四个大字。
19、要说辟邪剑谱和远图公,本与我少林有极深渊源。
20、村里的老人相信这孩子会死于虎口,而为了辟邪转运,按照习俗,小孩必须与狗结婚。
相关词语
- pì zhì辟置
- pì táo辟逃
- pì tóu辟头
- pì méng辟盟
- pì nì辟睨
- pì nì辟匿
- pì là辟剌
- pán pì般辟
- pì xiàn辟陷
- pì shǔ辟属
- pì yǐn辟隐
- pì zuì辟罪
- pì kōng辟空
- pì rú辟如
- pì rén辟人
- pì wèi辟位
- pì jiāng辟疆
- pì shā辟杀
- pì xuán辟旋
- pì yì辟易
- xié jué邪絶
- jiàn xié建邪
- xié zhé邪辙
- chǐ xié侈邪
- xié lì邪吏
- xié zī邪葘
- chù xié触邪
- qì xié弃邪
- qí xié奇邪
- jié xié结邪
- xié jiào邪教
- pò xié破邪
- xié bèi邪悖
- pō xié颇邪
- xié zhí邪执
- rù xié入邪
- xié zhǐ邪指
- guān xié官邪
- pí xié毗邪
- bā xié八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