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匿


拼音fú nì
注音ㄈㄨˊ ㄋ一ˋ

伏匿

词语解释

伏匿[ fú nì ]

⒈  隐藏;躲藏。

引证解释

⒈  隐藏;躲藏。

《楚辞·九辩》:“騏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宿工老师,不得伏匿,皆来会堂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盗纵羣队穷搜,凡伏匿巖穴者,悉被杀掳。”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秦 既焚烧诗书,坑诸生于 咸阳,儒者乃往往伏匿民间,或则委身于敌以舒愤怨。”

分字解释


※ "伏匿"的意思解释、伏匿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薄暮雷电,何以忧?厥严不奉,帝何求?伏匿穴处,爰何云?荆勋作师,夫何长?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屈原

2、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王安石

3、山陵丘阜,林丛险阻,可以伏匿而不见形者也。

4、保持自身纯洁,坚守正道,不同流合污。原文:“故圣人伏匿隐处,不干长上,洁身守道,不与世陷乎邪,是以卑不失义,瘁而不失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