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xùn

奋迅


拼音fèn xùn
注音ㄈㄣˋ ㄒㄨㄣˋ

繁体奮迅

奋迅

词语解释

奋迅[ fèn xùn ]

⒈  形容鸟飞或兽跑迅疾而有气势。

⒉  精神振奋,行动迅速。

⒊  振起。

引证解释

⒈  形容鸟飞或兽跑迅疾而有气势。

《尔雅·释畜》“絶有力,奋” 晋 郭璞 注:“诸物有气力多者,无不健自奋迅,故皆以名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
唐 刘禹锡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猜鹰屡奋迅,惊麏时跼跳。”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书李伯时所藏韩干马》:“龙膺豹股头八尺,奋迅不受人间羈。”
赵朴初 《寿阳曲·锡兰纪游》:“僧伽罗 奋迅狮儿多健武,却别有一股媚嫵。”

⒉  精神振奋,行动迅速。

《后汉书·耿纯传》:“大王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时,奋迅拔起,期月之间兄弟称王。”
唐 王维 《老将行》:“汉 兵奋迅如霹靂,虏骑崩腾畏蒺藜。”
金 元好问 《入济源寓舍》诗:“奋迅旧嫌扶老杖,龙钟今属负暄墙。”
陈毅 《雪夜行军》诗:“冲破黑夜,奋迅行军。”

⒊  振起。

汉 扬雄 《剧秦美新》:“会 汉祖 龙腾 丰 沛,奋迅 宛 叶。”
《晋书·谢安传》:“缮甲俟会,思更奋迅。”
《明史·袁崇焕传》:“顾勇猛图敌,敌必讎;奋迅立功,众必忌。”

分字解释


※ "奋迅"的意思解释、奋迅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少年的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畚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

2、凡者得金、则刚明果断,得木、则朴素质直、得火、则发扬奋迅,得水、则明彻圆融,得土、则镇静浑厚,五行齐聚则为“儒”。

3、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4、五六千枪足轻,弓足轻,贵族武士,铁炮手一起从三座卫城中冲出来,喊着奋迅的口号往海边杀来。

5、顾勇猛图敌敌必仇,奋迅立功众必忌,任劳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著,罪不大则功不成。

6、伺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养智;奋迅以为速者,多因速度而致迟,故君子以重持轻。

7、它要求演习者在身法上转折圆活,刚柔合度;步伐轻捷奋迅,与手法紧密配合。

8、两阵甫合,自觉胆略甚雄,大有灭此朝食之势,华人亦意气奋迅

9、伺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养智;奋迅以为速者,多因速度而致迟,故。

10、陈举的奋迅—推倒牵机大作战!第19节。

11、津门极望气昂昂,泛地浮天海沧沧;渤海滔滔涵星浴日幸会四海浪涌,鲲鹏振振奋迅扶摇喜迎五洲风扬。

12、或被髮左袵,奋迅泥滓;或从容傅会,望表知里。

13、明人李日华曾作《渴笔颂》,有句云“书中渴笔如渴驷,奋迅奔驰犷难制。

14、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