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ng tì
注音ㄐ一ㄥ ㄊ一ˋ
⒈ 戒惧。
⒈ 戒惧。
引《南史·王融传》:“悚怍之情,夙宵兢惕。”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雨表》:“臣等位忝钧衡,职乖燮理;仰阴阳而增惧,顾霖雨而怀惭。无任兢惕之至!”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内视自省,兢惕不安。”
《清史稿·高宗纪六》:“﹝ 乾隆 五十六年﹞二月己酉,諭:‘朕孜孜求治,兢惕为怀。’”
1、散会后她一直拉着我的手,有种异乡人特有的盲信和温驯。其实她内心柔软,笔力也兢惕,远不及她所选择的人生之旅那样勇猛。她有许多东西要对这个世界诉说,带着生活的苦味。
2、如无有战兢惕厉的道德修养,即断断乎没有宗周对现实的峻急峭刻的批判。
3、朕惟帝皇之道,德莫大于克孝,治莫大于得贤,朕早历多难,入绍大统,仰思祖宗付托之重,战兢惕厉,于兹八年。
4、今天下可谓多事矣,海内可谓不宁矣,天道可谓变常矣,民情可谓难保矣,是陛下警省之时,战兢惕厉之日也。(造句 网)
5、今天下可谓多事矣,海内可谓不宁矣,天道可谓变常矣,民情可谓难保矣,是陛下警省之时,战兢惕厉之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