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

词语解释
北周[ běi zhōu ]
⒈ 朝代名。
引证解释
⒈ 朝代名。 北朝 之一。公元557年初 宇文泰 子 宇文觉 代 西魏 称帝,国号 周,都 长安 (今 陕西 西安 ),史称 北周,亦称 后周。公元577年灭 北齐,统一 中国 北方。公元581年为 隋 所代。共历五帝,二十五年。
国语辞典
北周[ běi zhōu ]
⒈ 朝代名。(西元557~581)北朝诸朝之一。鲜卑族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主自立,国号周,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为「北周」。至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传至静帝为杨坚所篡,共历五帝、二十五年。
英语the Northern Zhou Dynasty (557-581), one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法语Dynastie Zhou du Nord
分字解释
※ "北周"的意思解释、北周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强调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建议时要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时,朱明国用了一句“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此句出自北周·庚信《燕射歌辞·角调曲》。
2、北周废榆中县,其地并人子城县,仍属金城郡。
3、独孤氏(553—602),名伽罗,祖籍云中(今大同),寄籍洛阳,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第七女。
4、到了北周时期,麦积山造像在受到了长安造像影响同时,又承传了麦积山早期造像的某些特征,最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5、隋代石佛造像与金铜像特征基本相同,造像形式变化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前期主要是相对北齐、北周的风格对比而言的。
6、麟趾学士是北周明帝设置的文化著述职官。
7、这种敌意,并没有随着北周吞并北齐而减弱,相反,北周以征服者的姿态,歧视原北齐控制的所谓山东之人,称其为“机巧奸伪,避役游惰”之民。
8、西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
9、单雄信祖父名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统一北方,战功卓著,拜护国将军,守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公元579年雄信之父禹袭父职仍守东昌。
10、后来,北周覆灭,小怜又被隋文帝赐给代王妃的兄长李询。
11、第四进主殿供奉历代对道教做过巨大贡献的凡人,有主持灭佛的三武一宗四个帝王,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北周世宗柴荣。
12、八柱国中第一个就是西魏和北周的真正开创者宇文泰,宇文泰是八柱国之一,但也是八柱国之首,他的低位不是其他柱国所能比。
13、除了对中国的民众引用经典以外,2008年,韩国总统李明博在他的国情咨文中,向自己国内的民众引用了中国北周史籍《周书》中的一句话——“扶危定倾”。
14、昨日与爹爹说起大人,听闻大人惊人战绩,便觉得大人英伟不凡,将来必能成为北周军界一方巨擎。
15、北周时期更有人主张用儒家的标准来加强考课.
16、实际上皇帝却是迫于形势而非自愿退位的,如唐高祖、唐玄宗、宋光宗等;只有少部分的太上皇虽已内禅,但手中仍拥有实权,如北周宣帝、宋高宗、清高宗。
17、我中土佛门自东汉兴起以来,曾历四次滔天法难,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所为,故称‘三武一宗’之厄。
18、北齐自身衰落,再加北周与陈的合攻,才终致灭亡。
19、***兴致很高,跟她聊起了唐朝的刘禹锡,谈到了三国时的阮籍,又忽地提及了北周文学家庚信。
20、清新脱俗之态,洋溢腾出。北周?庾信?赵国公集序:『发言为论,下笔成章,逸态横生,新情振起。』清?洪升?长生殿?第十六出:『妙哉,舞也!逸态横生,浓姿百出。』
相关词语
- běi wěi北纬
- běi ōu北欧
- běi yì北裔
- běi zǒu北走
- běi zhú北烛
- běi jīng北京
- běi bǎng北榜
- běi píng北平
- běi zhì北畤
- běi juàn北卷
- běi lǐ北里
- běi xiàng北向
- běi xué北学
- běi bǐ北鄙
- běi máng北芒
- běi lín北林
- xī běi西北
- běi láng北廊
- běi jūn北军
- běi chuí北陲
- zhōu fáng周防
- zhuāng zhōu庄周
- zhōu zhuǎn周转
- zhōu mò周末
- zhōu tōng周通
- zhōu suì周岁
- quán zhōu全周
- zhōu shì周视
- zhōu róng周容
- zhōu fǎ周法
- zhōu gōng周公
- lún zhōu轮周
- lóng zhōu隆周
- rùn zhōu闰周
- qiān zhōu千周
- zhōu fù周复
- qī zhōu期周
- zhōu fāng周方
- dōng zhōu东周
- zhōu shì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