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ū xiǎn
注音ㄑ一ㄡ ㄒ一ㄢˇ
繁体秋獮
⒈ 国君秋季狩猎之称。
⒈ 国君秋季狩猎之称。
引《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
《司马法·仁本》:“天下既平,天子大愷,春蒐秋獮,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春蒐免其怀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诚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乾隆 二十三年,巡幸 木兰,举秋獮之礼。”
1、而圣祖高宗皆数幸江南,木兰秋狝,岁岁举行,昧者或疑之,至仁宗贬谪松筠,宣示讲武习劳之意,而庸臣始识苦心矣。
2、十三阿哥有所不知,十二阿哥虽然实岁是六岁,但木兰秋狝是按虚岁算的,十二阿哥虚岁已满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