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ān rén zhī fèn
注音ㄊ一ㄢ ㄖㄣˊ ㄓ ㄈㄣˋ
⒈ 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与“天人合一”说相对立。强调“天道”与“人道”之别,亦即自然与人为的区分,认为“天”是自然,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主宰人间的治乱吉凶。
⒈ 中国 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与“天人合一”说相对立。强调“天道”与“人道”之别,亦即自然与人为的区分,认为“天”是自然,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主宰人间的治乱吉凶。 战国 时 荀子 首先提出这种理论。
引《荀子·天论》:“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1、从天的涵义、明于天人之分、知天与不求知天、制天命而用之等方面对荀子这一重要思想作了辨析,希望能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其原意。
2、一方面,我们必须“明于天人之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参与自然的创造和化育过程,从自然中获取财富,提高人类生活素质;
3、荀子的天人之分内涵较复杂,以往学术界的理解有简单化的嫌疑。
4、从郭店竹简的材料看,天人之分是早期儒家的一个基本主张。
5、草书创作更需讲究天人之分,通古之变,将书家的感情、智慧与灵性融于笔墨间,使书家的生命体验与艺术的表现合二为一。
6、竹简的天人之分影响到孟子,而与荀子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