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īng zhǎn
注音ㄅ一ㄥ ㄓㄢˇ
繁体冰盞
⒈ 旧时卖冷食、冷饮或其他食品者所击的铜盏。
⒈ 旧时卖冷食、冷饮或其他食品者所击的铜盏。
引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立夏日,啟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元旦》:“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更间有下庙之博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击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良可听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远远在墙外卖凉货的小贩敲着‘冰盏’--那是一对小酒蛊似的黄晶晶的铜器,迭在掌中,可互击作响--叮泠有声。”
1、在老北京一到盛夏,“打冰盏儿”的小贩开始走街串巷,主卖酸梅汤、玫瑰枣、煮海棠、泡大红干儿和“果子干”。
2、过去称这些小贩是“打冰盏儿”的,售卖时用小铜勺盛入蓝花瓷碗,食之凉彻牙齿,酸甜清香适口。
3、长廊上,张振元脚边放着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着惊闺、牛骨、冰盏儿、菱角刀等各种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