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ēng mín
注音ㄓㄥ ㄇ一ㄣˊ
⒈ 众民;百姓。
⒈ 众民;百姓。
引《孟子·告子上》:“《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变大风于五礼,驱蒸民于昌辰。”
宋 司马光 《进士策问》之二:“使不善之人任事九年,蒸民汎滥。”
清 惜秋旅生 《维新梦·训农》:“示吾儕要术重编,降康年粒我蒸民外。”
⒈ 众民、百姓。也作「烝民」。
引《国语·周语上》:「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1、《诗经》有言,“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2、以志士仁人,当国家颠连之际,必抒其忠诚,以遏寇虐,正气所播,必能拨乱世,反诸正,然后万方蒸民,复得安堵,则地维复长,故曰赖以立也。造 句网
3、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4、以志士仁人,当国家颠连之际,必抒其忠诚,以遏寇虐,正气所播,必能拨乱世,反诸正,然后万方蒸民,复得安堵,则地维复长,故曰赖以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