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ī xié
注音ㄑ一 ㄒ一ㄝˊ
⒈ 歪斜不正。
⒈ 歪斜不正。
引汉 陆贾 《新语·怀虑》:“管仲 相 桓公,詘节事君,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正其国如制天下。”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
宋 苏辙 《再赋葺居》之三:“南北高堂本富家,百年梁柱半欹斜。”
清 纳兰性德 《锦堂春·秋海棠》词:“夜来微雨西风里,无力任欹斜。”
朱自清 《儿女》:“桌子上是饭粒呀,汤汁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
1、是一个初夏轻阴的下午,浅翠色欹斜秀削的山峰映在雪白的天上,近山脚没入白雾中。像古画的青绿山水,不过纸张没有泛黄....我站在那里一动都不动,没敢走开一步,怕错过了,知道这辈子不会再看见更美的风景了。张爱玲
2、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3、此次待拍卖的方印中,涵盖了吴昌硕早、中、晚各时期作品,其中朱文自用印“寸之烟”仿古玺,刀笔互见,欹斜错落,天趣盎然,其印款共刻三次方成。
4、作品都带有颜真卿的风格,但在字的结体上横笔极细且向上欹斜取势,断笔与连笔,在楷书笔法是一种创新,形成独特的风格。
5、紫气如树,最忌枝脚奔窜,山型欹斜崎岖,面部臃肿,山头破碎,凡此种种,均为恶形,葬之多生逆伦犯上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