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杜诗


拼音dù shī
注音ㄉㄨˋ ㄕ

繁体杜詩

杜诗

词语解释

杜诗[ dù shī ]

⒈  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或诗集。

引证解释

⒈  指 唐 代大诗人 杜甫 的诗或诗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旧 蜀 本 杜 诗并无註释。”
巴金 《家》二四:“杜 诗説:‘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分字解释


※ "杜诗"的意思解释、杜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是由于诗人情志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仕与隐”、“忠君与爱民”及“忠君爱民与个体人格”之间的三重矛盾。

2、从艺术手法上看,戎昱继承了杜诗多用“流水对”的句法特征,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流水对”。

3、杜甫诗歌的表情技巧是多方面的,杜诗中常用自我分离、包孕画面、逆向对比三种表达手法。

4、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5、正因为杜诗中的一字一句,都是杜甫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所以感人肺腑。

6、香菱听了,喜的拿着诗回来,又苦思一回,做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7、资性颖异,举止娟好,喜读书,《文选》、杜诗辄读即覆卷成诵。

8、本文选取了杜诗“描述性形容词置于句首”与“南迁近体诗”两个小题目进行思考。

9、杨伦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所处时代的特征,使他在注解杜诗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0、在林为民拿到证据发起反击、有可能经杜诗泉牵出雷正福的时候,武刚以省政法系统最高领导的名义向他表示慰问,既是示弱,又是示威。

11、“春秋笔法”的大量使用,也是杜诗获得“诗史”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1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走在红墙夹道、藤花匐墙的“花径”时,依稀能见杜诗描写的当年景色。

13、研究《杜诗解》的诗歌形式理论,对于建立现代汉语文体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4、杜诗风格与编选者的主张及当时诗歌审美的主流相悖。

15、由此引出杜诗在内容和修辞、风格上的一系列变化:穷愁生活的描写、修辞上的用拙以及具有反讽意味的戏谑风格。

16、元诗的艺术渊源主要在于杜诗,另外还受到齐梁宫体以及诗人李白等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与白居易词中有异的风格。

17、两人构成了杜甫及杜诗传播及接受史上的桥梁。

18、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19、杜诗批评思想: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杜诗批评受儒家诗教理论影响很深;

20、古之循良吏,爱民如子,民亦爱之如父母,召信臣何以称召父,杜诗何以称杜母,惟事事求益于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