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shěn
注音ㄉㄚˋ ㄕㄣˇ
繁体大審
⒈ 明代刑制,每五年朝廷命司礼太监会同三法司堂上官审理刑狱,谓之大审。
⒈ 明 代刑制,每五年朝廷命司礼太监会同三法司堂上官审理刑狱,谓之大审。
引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审平反纪略》:“凡遇丙辛之年,即特勅司礼监掌印太监一员,前往三法司録囚,名曰大审。”
《明史·刑法志二》:“成化 十七年命司礼太监一员会同三法司堂上官,於大理寺审録,谓之大审。 南京 则命内守备行之,自此定例,每五年輒大审。”
1、人们在这样一个大审之日聚集在一起,他们决不知道自己看到的将是一场血腥的残杀还是欢乐的婚礼,这就使所有人总是兴致勃勃。
2、“宪法”52条“释宪”案,已在陈水扁主导示意下,成为这场世纪大审的最主要攻防工具,大有以拖待变的味道。
3、她双亲都当做翻译,当罗尔夫·巴格曼在纽伦堡大审工作时相遇了。
4、中军帐内,气氛很是严肃,赵自安居中而坐,孙礼和几个参将、都统排列两边,看这意思是要开堂大审了,但滑稽的是,审的居然是一个小小的伍长。